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完结版《赤符焚天:我在异世重铸大齐》章节目录在线阅读

赤符焚天:我在异世重铸大齐

作者:肥二很瘦

字数:101798字

2025-08-11 18:57:37 连载

简介

男女主角是黄巢的连载传统玄幻小说《赤符焚天:我在异世重铸大齐》是由作者“肥二很瘦”创作编写,喜欢看传统玄幻小说的书友们速来,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01798字。

赤符焚天:我在异世重铸大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
县衙后院花园,这方寸天地,是森严衙署内难得的清静之所。园子不大,布局疏阔朗然,透着一股北地的硬朗与简朴。

五月的夜幕落下,褪去了白日的燥热。 后园里,老槐树巨大的轮廓融入深蓝天幕,枝叶间漏下细碎的月光和几点疏星。石桌石凳在幽暗中泛着微凉,白日里艳丽的木槿只剩朦胧暗影,暗香浮动。

蟋蟀在墙角石缝里低吟浅唱,井口漫溢的凉气越发沁人。偶尔一阵微风,带着湿润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拂过,树叶便发出轻柔的沙响。高耸的围墙隔绝了市井灯火,只余下这方小园的静谧深邃。

时值仲夏,数丛的月季在夜色中吐露幽香,月华如水,静静流淌在青石小径上。此地无丝竹管弦之喧闹,亦无宾客满座之浮华。唯有县令张全义与其独子张云骧,几位长辈与府中积年老仆,肃然而立。

这便是张全义为儿子张云骧举行的成童之礼——摒弃了俗世奢靡宴饮,恪守古礼“以礼代宴”之本意。

十五岁的张云骧身着崭新的靛青色圆领襕衫,身形略显单薄,脸色在月光下透着一丝不健康的苍白。然而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,沉静中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早慧与通透。他安静地立于亭子中央,脊背挺直如修竹。

张全义身着常服,神情庄重,缓步上前。他手中捧着一方红木托盘,上置一支打磨光润的犀角簪,一卷用素锦包裹的《春秋公羊传》,还有一柄象征开启智识的玉尺。夜风拂过他蓄得整齐的短须,也吹动了他眼底深处那份难以掩饰的期许与凝重。

“吉时已至。” 府中德高望重的老赞礼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响起,压过了园中细微的虫鸣。

张全义行至张云骧面前,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儿子。他伸出手,轻轻解开了张云骧用以束发的青色丝带。如墨的长发顿时披散下来,垂落肩头。

“吾儿云骧,” 张全义的声音低沉而清晰,在寂静的夜色中传开,“今日束发,去垂髫之稚,立成童之志。自此,当明是非,知荣辱,修身以俟命,立志以达道。” 他拿起那支犀角簪,动作沉稳有力,将儿子柔顺的黑发仔细拢起,在头顶挽成一个端正的发髻,用簪牢牢固定。发髻成型的那一刻,少年身上那份属于孩童的稚气仿佛瞬间褪去,显露出一种崭新的、属于士子的端方气质。

授书。

张全义双手捧起那卷沉甸甸的《春秋公羊传》,郑重地递到张云骧手中。

“此乃微言大义之经,褒贬是非之典。” 张全义肃容道,“望吾儿潜心其中,明王道,辨忠奸,知兴替。以圣贤之言为圭臬,以史为鉴,正心诚意,方能立身于世,不负此名!”

“云骧谨记大人教诲!” 张云骧双手接过书卷,声音清朗而坚定。他微微垂首,目光落在书卷的素锦之上,指尖能感受到书页厚重的分量。他并非第一次读《春秋》,但此刻,这卷书承载的意义远超文本本身。

训诫。

张全义取过玉尺,并未举起,只是握在手中,沉声道:“汝名‘云骧’,取意龙腾云霄,志存高远。

为父望你,精研经史,贯通诗赋策论,他日科场扬名,入进士之科,为家门增辉,为社稷效力!更望你明察事理,通晓治道,日后若执一方权柄,当知民瘼,行仁政,方不负这青云之志,骧腾之愿!”

他的话语带着慈父的殷切期望,也隐隐透着一方主官对继承者的期许。

“阿爷,” 张云骧抬起头,那双清澈的眼眸直视着张全义,忽然问道。

“儿近日偶览《孟子》,见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之语,深有感触。又闻……闻市井有言,言阿爷为筹措军资或……或别有所图,行‘横征暴敛,不择手段’之事。儿心中疑惑,若为官者不恤民力,苛政猛于虎,纵得一时之利,岂非自毁根基,与圣贤之道相悖?此等传言,是耶非耶?儿愚钝,请阿爷解惑。”

此言一出,水榭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!

几位长辈和老仆脸色微变,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,目光齐齐看向张全义。月光下,张全义脸上的肌肉似乎极其细微地抽搐了一下,握着玉尺的手指关节微微泛白。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怒与阴霾,但转瞬即逝,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。

他脸上迅速堆起一个温和甚至带着赞许的笑容,伸出手,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:“好!问得好!吾儿能读圣贤书而思及民生,能闻市井言而心存疑虑,此乃明理之始,为父甚慰!”

他顿了顿,语气转为一种推心置腹的沉痛与无奈:“然则,治大国若烹小鲜,为官一任,岂能事事尽如人意?朝廷赋税有定额,州府征调有严令,更有军情如火,边关催粮之檄文急如星火!

为父身在其位,有时……有时亦不得不行那‘霹雳手段’,方能保一方暂时之安靖,解燃眉之急。此中艰难取舍,非身临其境者,实难尽知。

至于‘横征暴敛,不择手段’之语,多为刁民怨怼、奸商阻挠之污蔑,或是对手攻讦之词,吾儿切不可偏听偏信!为父行事,自有法度分寸,一切皆是为朝廷分忧,为长远计!”

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,滴水不漏,将责任推给朝廷定额、军情紧急,将指责归咎于刁民怨怼和对手攻讦,更将自己置于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“忍辱负重”境地。

张云骧清澈的眸子静静地注视着阿爷,没有立刻反驳,只是那眼神深处,似乎有什么东西沉淀了下去。他微微躬身:“儿……明白了。阿爷苦心,儿当谨记。”

成童礼在一种表面庄重、内里却透着微妙压抑的气氛中结束。长辈们带着复杂的心思离去,仆从们收拾着简单的礼器。张云骧抱着那卷《春秋》,在老仆的陪同下,默默走向自己的书斋。

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单薄的身形显得有些孤寂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