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《星辰大海星际探索》,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科幻末世作品,围绕着主角林小满李昂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,作者是呼兰浩。《星辰大海星际探索》小说连载,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24677字。
星辰大海星际探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月面的白昼将持续 14.5 个地球日,按地球时间算,当第一缕阳光第 7 次掠过帐篷舱顶时,赵启明在日志本上画了 7 道杠 —— 这是他们在红湾区的第 7 个地球日,仍在白昼窗口期内。
“全员注意,作息调整为‘6 小时工作 + 2 小时休息’,利用这 348 小时的白昼赶进度。” 他对着手腕上的通讯器说,声音里带着点沙哑 —— 昨夜按地球时间休息了 4 小时,耳朵里还塞着月尘摩擦设备的细微声响。
李昂已经在 3D 打印机旁蹲了快 4 小时。她把袖子卷到肘部,露出小臂上的汗珠,舱内循环系统虽然在工作,但打印机散热时散出的热气还是让空气闷得像蒸笼。“赵队,框架打印到 50% 了,” 她用手背抹了把汗,指尖沾着点灰白色的浆料,“你看这结构,月尘和黏合剂的配比刚好,硬度测试达标。”
赵启明走过去,用特制扳手敲了敲框架边缘,发出 “当当” 的脆响,像敲在晒干的水泥板上。“加根横梁,” 他指着图纸,“陨石坑方向的风压比预计大,多道支撑更稳妥。”
不远处,周深正跪在月面上,手里的钻机 “嗡嗡” 地钻着第三十个孔。月尘被钻机搅得漫天飞,落在他的航天服上,像裹了层白糖。“第 28 号样本含钛铁矿!” 他举着透明管喊,管里的黑色颗粒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,“这玩意儿能提炼氧气和铁,咱们以后修设备说不定用得上!”
陈悦背着医疗包走过来,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检测仪,往周深的航天服上一贴:“钙流失指标又升了 0.2,” 她皱眉,“等会儿休息时必须喝钙剂,别跟我提你的黑芝麻糊,那玩意儿补不了航天级的钙。”
周深嘿嘿笑,从背包里摸出个真空袋,晃了晃:“就吃两颗,尝尝味儿,提提神。” 袋子里的芝麻丸撞在一起,发出 “咚咚” 的轻响,在寂静的月面格外清晰。
吴悠的通讯站设在最高的陨石坑边缘,天线像根银色的芦苇,直直地指向地球。他正对着屏幕敲代码,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屏幕上的信号波形图稳定得像条直线。“地月数据传输速率每秒 1.2G,” 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刚把周老师的 28 号样本数据发回去,地球那边的地质所炸开锅了,说这是‘月球 gift’。”
“gift?” 林小满抱着培育箱从旁边经过,闻言停下脚步。她的白大褂上沾着点绿色的培养基,箱子里的拟南芥已经冒出两毫米的绿芽,像撒在土里的碎翡翠,“我的种子也有礼物 —— 刚测的叶绿素含量,比地球实验室里的还高 2%。”
她把培育箱放在吴悠旁边的岩石上,打开箱盖调整光照角度。月面的阳光比地球烈三倍,她特意给箱子加了层滤光膜,膜上的细孔在芽叶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。“第 3 组种子有点蔫,” 她用镊子轻轻拨了拨,“可能是月面辐射比模拟环境强,得再调调防护罩的厚度。”
“需要帮忙吗?” 吴悠抬头,看见她额角的汗滴落在滤光膜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“不用,” 林小满笑了笑,“你守好你的信号,我看好我的苗,咱们各司其职。”
按地球时间的正午时分,月面温度升到 120℃。赵启明吹了声哨:“休息两小时,进帐篷舱降温。”
六个人挤在临时帐篷里,喝着循环系统处理过的水 —— 带着点淡淡的金属味,却比想象中解渴。李昂边啃压缩饼干边翻工具包:“下午我想试试用月尘打印个小零件,比如通讯器的支架,省点地球带来的材料。”
“我跟你搭伙,” 周深咽下嘴里的饼干,“我刚在东边的陨石坑里发现块玄武岩,质地均匀,说不定能当打印底座。”
陈悦在旁边给每个人测血氧,轮到吴悠时,发现她的耳机线接口有点松,上面缠着几圈透明胶带 —— 是李昂昨天给的那种。“这胶带真万能,” 吴悠晃了晃耳机,“刚才线头接触不良,缠两圈就好了。”
林小满从背包里掏出个小本子,上面画着培育箱的温度变化曲线:“我打算下午把幼苗分盆,月面的土壤分层不一样,得试试哪种更适合扎根。”
休息时间结束的哨声响起时,李昂已经扛着打印机的备用喷头站在帐篷外,周深拎着他的地质锤,吴悠的天线又对准了地球的方向。林小满最后看了眼培育箱,绿芽在滤光膜下轻轻晃了晃,像在跟她说 “加油”。
赵启明走在最前面,靴底踩在月尘上,发出 “沙沙” 的声响。他知道,这 348 小时的白昼不会永远晴朗,可能会有设备故障,可能会有突发的小陨石,但只要这六个人的脚步声还在月面上响着,这活儿就能一直干下去 —— 稳稳当当,一步一个脚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