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如果你喜欢现言脑洞类型的小说,那么《暗战倾城》绝对值得一读。小说中精彩的情节、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,都会让你沉浸其中,难以自拔。目前,这本小说已经连载,总字数已达184693字,喜欢阅读的你,千万不要错过。
暗战倾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深秋的江城,清晨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。苏氏集团总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里,落地窗外的梧桐树叶片已染上金黄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会议桌上,照亮了摊开的美洲市场战略规划图。陈默指尖按压在地图上的美国加州区域,抬头看向围坐的高管团队,声音沉稳有力:“美洲市场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战场,美国、墨西哥、巴西是我们的三大突破口。尤其是美国,虽然锂电池占据主流,但氢能源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加大,加州已计划 2035 年实现重型车辆零排放,这对我们的固态氢电池来说,是难得的机遇。”
苏晴将一份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解读报告推到众人面前,指尖划过 “清洁能源补贴” 条款:“根据法案,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,每千瓦时可获得 35 美元补贴。但要享受补贴,必须满足‘关键矿物本土化’要求 ——2024 年起,电池中 55% 的关键矿物需来自美国或自贸伙伴国。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依赖印尼的镍矿供应,必须在美国或周边国家建立原材料供应链。”
“墨西哥是最佳选择。” 供应链总监老王立刻接话,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墨西哥矿产分布图,“墨西哥的锂矿储量约 200 万吨,钴矿储量 5 万吨,虽然镍矿资源较少,但距离美国德州的汽车产业集群仅 300 公里,物流成本低。我们可以在墨西哥建设矿物加工基地,将锂、钴加工成正极材料后,再运往美国组装电池,既能满足本土化要求,又能享受补贴。”
技术总监周工眉头微蹙,推了推眼镜:“但美国的技术认证标准非常严格,尤其是 UL 991 电池安全认证,测试项目涵盖过充、短路、高温灼烧等 28 项极端场景,比欧盟的标准还要苛刻。我们的固态氢电池虽然在东南亚通过了高温测试,但要满足美国标准,还需要进行针对性优化,预计至少需要四个月时间。”
陈默点头,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节点:“时间紧迫,我们分三路推进。第一路,我和苏晴下周飞美国,对接加州政府和特斯拉、福特等车企;第二路,老王带队去墨西哥考察矿产资源,月底前确定加工基地选址;第三路,周工组建专项技术团队,主攻 UL 991 认证,务必在明年 3 月前拿到认证证书。”
会议结束后,苏晴留在办公室整理赴美行程,陈默则去了实验室。高温测试车间内,工程师们正将固态氢电池置于 60℃的模拟沙漠环境中,监测其续航衰减情况。周工手持数据记录仪,向陈默汇报:“目前电池在 60℃连续放电状态下,容量保持率已达 91%,但 UL 991 要求的‘130℃灼烧测试’还未通过 —— 上周测试时,电池外壳出现轻微变形,虽然没有发生热失控,但不符合安全标准。”
陈默走到测试台前,仔细查看电池外壳的材质样本:“问题出在外壳的耐高温材料上。美国的灼烧测试要求电池在 130℃下持续 30 分钟无异常,我们现在用的铝合金外壳熔点虽然达到 660℃,但高温下的结构强度不足。立刻联系德国巴斯夫,采购他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,这种材料在 200℃下仍能保持稳定,下周进行新一轮测试。”
周工连忙记下,又递过另一份报告:“另外,美国车企要求电池支持‘无线充电’功能,目前我们的电池只能通过有线方式充电,需要研发无线充电模组。不过这会增加电池的体积和成本,我们需要和美国车企协商,看是否能调整车型电池舱设计。”
“这个问题必须解决。” 陈默语气坚定,“无线充电是美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配置,如果我们无法满足,很可能失去合作机会。让研发团队和美国福特的技术部门同步对接,共同优化电池模组设计,务必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,集成无线充电功能。”
一周后,陈默和苏晴乘坐航班抵达美国洛杉矶。加州能源委员会(CEC)的官员马克早已在机场等候,他穿着深蓝色西装,胸前别着加州州旗徽章,见到两人后热情地伸出手:“陈总、苏总,欢迎来到加州!CEC 非常期待与苏氏集团的合作,你们的固态氢电池技术,正是我们实现零排放目标所需要的。”
“感谢马克先生的迎接。” 苏晴递上一份固态氢电池在东南亚的应用报告,“希望我们的技术能为加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助力。”
车子行驶在洛杉矶的高速公路上,道路两旁的太阳能板阵列绵延数公里,偶尔能看到氢能源公交车驶过。苏晴看着窗外的景象,轻声对陈默说:“加州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比想象中完善,看来他们对氢能源的重视程度很高。”
“加州已建成超过 100 座加氢站,计划 2030 年达到 1000 座。” 马克介绍道,“但目前市场上的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,每千瓦时的成本约 150 美元,而你们的固态氢电池成本仅 80 美元,这是巨大的竞争优势。如果苏氏集团能在加州建设生产基地,CEC 可以提供 2 亿美元的补贴。”
第二天,陈默和苏晴前往加州弗里蒙特,拜访特斯拉总部。特斯拉的首席技术官德鲁接待了他们,会议室里摆放着特斯拉最新款的 Cybertruck 车型,车身的不锈钢外壳泛着冷光。德鲁开门见山:“我们对苏氏集团的固态氢电池很感兴趣,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—— 一是电池的无线充电效率,二是在美国的售后服务体系。”
陈默拿出平板电脑,展示无线充电模组的研发进度:“我们正在与德国博世合作开发 6.6kW 无线充电模组,充电效率可达 92%,预计明年 4 月就能量产。至于售后服务,我们计划与美国 AutoZone 合作,他们在全美有 6000 多家门店,能为车主提供电池检测、维修服务。”
德鲁点头,又提出了新的要求:“我们希望苏氏集团能在美国建设电池回收工厂,将废旧电池的回收率提高到 95% 以上,这不仅是环保要求,也是加州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条件。”
“我们已经有成熟的电池回收技术。” 苏晴接过话茬,打开一份回收工艺流程图,“在印尼的电池回收工厂,我们通过‘湿法冶金’技术,镍、钴的回收率已达到 98%,锂的回收率达到 95%。如果在加州建设回收工厂,我们可以将技术直接复制过去,预计投资 3 亿美元,两年内建成投产。”
双方经过三天的洽谈,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书:特斯拉计划采购苏氏集团的固态氢电池,用于 Cybertruck 的氢能源版本,首批订单金额达 8 亿美元;同时,双方将联合在美国建设电池生产基地和回收工厂,总投资 25 亿美元。
然而,就在合作即将落地时,意外发生了。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突然刊登了一篇题为《中国固态氢电池存在安全隐患》的报道,引用 “匿名专家” 的说法,称苏氏集团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会出现 “电极析锂” 现象,存在短路风险。报道一出,特斯拉的股价应声下跌 3%,德鲁也紧急联系陈默,要求暂停合作洽谈,等待第三方机构的安全评估。
“肯定是 LG 新能源在背后搞鬼。” 陈默看着报道,眼神冰冷,“他们在密歇根州有锂电池生产基地,害怕我们的固态氢电池抢占市场,所以才散布虚假信息。”
苏晴立刻联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能源研究中心,请求进行第三方安全评估。研究中心的教授艾伦带领团队,对苏氏集团的固态氢电池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测试,最终出具的报告显示:电池在 – 40℃至 60℃的温度范围内,各项性能稳定,未出现电极析锂现象,完全符合美国安全标准。
“我们必须召开新闻发布会,澄清事实。” 苏晴将评估报告递给陈默,“同时,要找出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消息来源,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。”
新闻发布会上,陈默展示了第三方评估报告和电池低温测试视频,当着众多媒体记者的面,将电池置于 – 40℃的环境中充电、放电,各项数据均显示正常。艾伦教授也出席了发布会,当场证实:“苏氏集团的固态氢电池在低温性能和安全性上,处于全球领先水平,所谓的‘安全隐患’纯属谣言。”
《华尔街日报》迫于压力,承认报道中的 “匿名专家” 是 LG 新能源的前员工,发布了更正声明并公开道歉。特斯拉也恢复了与苏氏集团的合作洽谈,双方很快就正式合作协议达成一致。
解决了美国的合作问题后,陈默和苏晴前往墨西哥考察。墨西哥矿业部官员卡洛斯带领他们参观了索诺拉州的锂矿基地,这里的锂矿采用 “盐湖提锂” 技术,生产成本比智利的锂矿低 20%。
“索诺拉州的锂矿年产量可达 3 万吨,如果苏氏集团愿意在这里建设加工基地,墨西哥政府可以提供 10 年的税收减免,还能帮助你们对接当地的物流企业。” 卡洛斯指着盐湖中的提锂设备,语气诚恳。
老王在一旁补充:“我们已经和墨西哥的美洲锂业公司谈过,他们愿意将锂矿优先供应给我们,价格比国际市场低 12%。而且索诺拉州距离美国德州的汽车工厂只有 300 公里,通过铁路运输,三天就能送达。”
陈默当场决定,在索诺拉州投资 5 亿美元建设锂、钴加工基地,预计明年年初开工,年底前投产,年产正极材料 3 万吨,能满足美国生产基地 60% 的原材料需求。
在巴西的考察则充满了挑战。巴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乙醇燃料车为主,氢能源认知度较低,而且当地的电力供应不稳定,经常出现停电现象,给电池生产带来很大困难。
“巴西政府虽然推出了‘绿色增长计划’,但氢能源补贴主要针对公交系统,私人乘用车市场几乎没有支持政策。” 巴西市场负责人汇报说,“我们联系了当地最大的车企菲亚特,他们表示对氢能源汽车兴趣不大,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乙醇燃料车。”
苏晴拿出巴西公交系统的调研数据,分析道:“巴西有超过 5 万辆公交车,其中 80% 使用柴油,污染严重。我们可以从公交系统入手,与巴西公交公司合作,推出氢能源公交车,同时联合当地石油公司建设加氢站。巴西的甘蔗渣资源丰富,可以用于生产绿氢,成本比化石燃料制氢低 30%,这是我们的优势。”
陈默觉得这个思路可行,立刻联系巴西国家石油公司(Petrobras)。Petrobras 正计划将业务从传统石油向新能源转型,双方经过两天的洽谈,签订了合作协议:苏氏集团与 Petrobras 共同投资 4 亿美元,在巴西建设 30 座加氢站,同时为里约热内卢、圣保罗的公交公司提供 1000 辆氢能源公交车,首批 50 辆公交车将在半年内交付。
在美洲考察的最后一周,陈默和苏晴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北美新能源博览会。博览会上,苏氏集团的固态氢电池展台前人头攒动,美国、墨西哥、巴西的政府代表和企业负责人纷纷前来咨询合作事宜。陈默发表了题为《固态氢电池:驱动美洲新能源革命》的演讲,详细介绍了苏氏集团在美洲的投资计划和技术优势,演讲结束后,多家企业当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,总金额超过 15 亿美元。
“没想到我们在美洲能取得这么大的突破。” 苏晴看着展台前热闹的场面,笑着对陈默说。
“这只是开始。” 陈默握住她的手,眼神坚定,“美国的生产基地建成后,我们的固态氢电池就能真正打入北美市场;墨西哥的加工基地能保障原材料供应;巴西的公交项目能为我们打开南美市场的大门。不过,我们不能掉以轻心,LG 新能源、松下等企业肯定会加大在美洲的投入,接下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。”
博览会结束后,陈默和苏晴准备返回国内。在纽约肯尼迪机场,马克和卡洛斯前来送行。马克递给陈默一份文件:“这是加州政府批准的生产基地建设批文和补贴申请表格,你们可以随时启动项目。CEC 会全程协助你们办理各项手续。”
卡洛斯也递过一份文件:“墨西哥的加工基地审批已经通过,我们已经为你们预留了产业园区的土地,期待项目早日开工。”
“感谢各位的支持,我们一定会尽快推进项目建设。” 陈默接过文件,郑重地说。
飞机起飞后,苏晴靠在陈默的肩膀上,看着窗外的云海,轻声说:“这次美洲之行真是一波三折。我们不仅要应对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,还要适应当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,但最终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折。”
“是啊。” 陈默抚摸着她的头发,“美洲市场的复杂性远超东南亚,当地的贸易保护政策、技术壁垒、文化差异,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。比如,美国的工会势力很强,要求企业支付高额工资和福利,我们在建设生产基地时必须做好成本控制;墨西哥的社会治安不太好,加工基地需要加强安保措施;巴西的官僚主义严重,项目审批流程可能会延迟,我们需要安排专人跟进。”
“无论有多少挑战,我们都会一起面对。” 苏晴抬起头,看着陈默的眼睛,“就像以前一样,只要我们携手同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”
陈默点了点头,在她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:“没错,我们会一起面对。”
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,飞机终于降落在江城国际机场。走出机场,陈默和苏晴看到公司的高管们都来迎接他们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
“陈总、苏总,欢迎回来!” 老王走上前,递过来一份文件,“这是国内几家重型车企的合作意向书,他们看到我们在美洲取得的成功,都希望能与我们合作开发氢能源重卡。”
陈默接过文件,快速翻了翻,中国重汽、陕汽、福田等知名企业都在其中。他笑着对大家说:“看来我们的固态氢电池已经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!接下来,我们要加快美洲项目的推进速度,同时继续扩大国内的应用场景,让固态氢电池在重卡、船舶、储能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
“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。” 项目总监汇报说,“美国的生产基地和墨西哥的加工基地预计下个月开工建设,巴西的加氢站和公交项目也会同步启动。国内的第四座生产基地已经完成选址,预计明年年底就能投产,年产能力达到 30GWh,主要供应国内外重卡和储能市场。”
回到公司后,陈默和苏晴立刻召开了高管会议,部署接下来的工作。会议决定,成立美洲事业部,负责美国、墨西哥、巴西等国的项目运营;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适用于重卡和储能领域的高容量固态氢电池,目标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到 550Wh/kg,循环寿命延长到 15000 次;与国内的船舶制造商合作,开发氢能源船舶,开拓海洋运输市场。
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苏氏集团的美洲项目进展顺利。美国加州的生产基地和墨西哥索诺拉州的加工基地如期开工,巴西的首批 10 座加氢站也开始建设;与特斯拉合作的 Cybertruck 氢能源版本完成设计,进入试生产阶段;国内的第四座生产基地也顺利动工,预计投产后能满足国内外重卡和储能市场的需求。
然而,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,新的危机突然出现。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,对进口的固态氢电池发起 “反倾销反补贴” 调查,指控苏氏集团的电池存在 “低价倾销” 行为,要求征收 25% 的反倾销税和 15% 的反补贴税。这一决定让苏氏集团的美国项目陷入了困境。
“如果征收 40% 的关税,我们的电池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就会消失,特斯拉很可能会终止合作。” 美洲事业部负责人焦急地汇报,“而且,其他美国车企也开始犹豫,不愿意跟我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。”
陈默和苏晴立刻召开紧急会议,商讨应对方案。经过讨论,他们决定采取三项措施:第一,加大在美国本土的投资,将生产基地的产能从 5GWh 提高到 10GWh,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,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;第二,联合美国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商,成立 “美国固态氢电池联盟”,游说国会取消关税;第三,向世界贸易组织(WTO)提起诉讼,指控美国的关税政策违反国际贸易规则。
在与美国政府的沟通中,陈默强调:“苏氏集团在美国的投资已经超过 30 亿美元,创造了 5000 多个就业岗位,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。如果征收高额关税,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业务,还会损害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。”
美国商务部经过三个月的调查,最终决定将反倾销税从 25% 降至 10%,反补贴税从 15% 降至 5%,同时承诺如果苏氏集团能进一步扩大在美国的投资,将在一年后重新评估关税政策。
危机解除后,苏氏集团的美洲项目重新回到正轨。美国加州的生产基地如期投产,特斯拉的 Cybertruck 氢能源版本正式上市,首月销量就突破了 3000 辆,成为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新能源皮卡车型之一;墨西哥的加工基地也顺利投产,为美国生产基地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;巴西的加氢站和公交项目进展顺利,首批 50 辆氢能源公交车已投入运营,运营成本比柴油公交车低 4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