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
第2章

天太热秦以珠不想喝火车上的热水,干脆掏出搪瓷杯,准备整点灵泉水出来。相逢即是缘,等会顺手给孙淑月点灵泉水也不是不行。

她去接热水的地方逛了一圈,顺理成章地端着灵泉水往回走。

在车厢交接处遇到孙淑月。

孙淑月端着杯子,也是出来接水。

小苒乖巧跟随,看到秦以珠后她小跑着上前,“姐姐,谢谢你的肉包。”

秦以珠摸摸她脑袋,“不客气。”

“小苒你跟着姐姐先回去,我去旁边接个水。”孙淑月说完扶着腰准备走。

秦以珠眼疾手快地掀开杯盖,将整杯灵泉水倒进她杯子里。

“正好我这有点凉水,你们先解解渴。”

母女奔波一晚上,再加上刚刚吃完包子,这会确实渴的不行,就没和秦以珠客气。

孙淑月喝完水觉得身上都有了力气,“甘甜清凉,这水比山上的山泉水都好喝。”

小苒也跟着点头,“好甜!”

孙淑月觉得喝完水自己精神好了很多,拉着秦以珠讲话,絮絮叨叨把家里的事情说了出来。

秦以珠这才知道,原来孙淑月是军人家属,她的丈夫前段时间在前线重伤,只能伤残退伍,此时正在南市医院治疗。

孙淑月即将临盆本来是不能出远门,可赵苗花实在偏心其他孩子,来了也不会好好照顾伤者,只会变着法把要治疗的钱卷走。她娘家离得远,前些年又出过事,现在连个可托付的人都找不到,只能挺着肚子带着女儿前往南市。

秦以珠:“不管怎么说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才会安心。”

孙淑月点头,“其实那笔钱早就打进我存折里了。”

她本身就不是逆来顺受之人。

要不是丈夫一心向她,又是她当时最好的选择,她不可能嫁给他。婚后赵苗花虽然处处找茬,但有丈夫每月寄钱,她和女儿的日子勉强还能过得下去。

秦以珠冲她竖起大拇指。

“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?”

现在改革还没开放,农村靠工分吃饭,孙淑月丈夫重伤,还有两个孩子,四口人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。

孙淑月摸着肚子,笑容浅浅,“等他回家后我们就和他爸妈分家,以后不管苦还是累,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,什么困难都能过去。”

站得脚酸的秦以珠回到座位上,看着对面孙淑月面色红润,在心里感慨。

灵泉水可真灵啊。

孙淑月就喝了一杯,刚刚拉着她在车厢口说了半个小时的话。

回来以后也不见累。

秦以珠靠着座椅,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,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。

“醒醒……

我们下车了,你留意好自己的东西。”

秦以珠睁开眼,看到孙淑月一手牵着小苒,一手拎着包裹。

赵苗花在外面拍着车窗,大声喊:“磨磨唧唧干啥呢?快点出来!”

孙淑月和她道别后匆匆下车。

秦以珠太困,又睡了过去。

到达庆城是在第二天的深夜。

连坐两天一夜的火车硬座,秦以珠下车后两条腿又酸又胀,走路的时候腿肚子直打颤,提着手提箱紧赶慢赶才赶在换乘车出发前上车。

此时是凌晨,车上人基本都在睡觉。

想着还有八个多小时才能到云市,秦以珠有点绝望。

不仅腿软,屁股还疼。

列车员跟在后面上车,看到她站在车厢门口。

“同志,是找不到座位吗?”

秦以珠心一横,把乘务员拉到旁边,“同志,我是从沪市过来的知青,要去云市,想问问这趟列车还有没有多余的卧铺。”

“沪市?”

列车员上下打量,“同志,不是我不帮你,你也知道卧铺都是要有批条才能买,你这……”

求人办事,不能空手。

秦以珠深知这个道理,她蹲下身子把手提箱打开个只够手伸进去的缝隙,掩饰她从空间里拿出一包大白兔奶糖的举动。

“我也很理解你们的工作,只是坐了两天的火车,想着要是能换个卧铺把精神养足,也方便明天到了云市以后赶山路”

秦以珠在胡扯。

去找裴家人要不要赶山路她也不知道。

列车员左右看了看,把糖藏到衣服下,“你们知青千里迢迢下乡建设,也不是不能通融,我去给你特殊申请下,你在这里等我。”

列车行驶后,列车员来找秦以珠。

“跟我来。”

秦以珠心中一喜,急忙跟上。

穿过几个车厢后到达卧铺车厢,把卧铺的钱补上,她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个下卧。

有了卧铺,时间过得很快。

十点零九分,列车准时到达云市。

陈荣曾和她说过周县没有火车站,会派人来云市火车站接人,她要先找到周县接知青的队伍。等到了周县,接收她的生产队也会派人来接。

出站后她一眼就看到周县接知青的队伍。

实在是有点显眼……

其他区县的知青排着队上车,周县拖拉机后面零零散散拉着几个人,人少的显眼。

秦以珠朝周县队伍走去。

等她走近,坐在拖拉机驾驶位的年轻男人看了眼名单。

“沪市秦以珠?”

秦以珠把证明递过去。

那人看了一眼,拿着一小块红砖碎片在她的名字后画了个勾,“上车,我们回周县。”

车上连秦以珠一共八个人,其他知青正聚在一起聊天。

“插队到周县的知青这么少吗?”

“周县小,而且是云市最穷的县城,分配到这里的知青也少。”

“原来是这样。”

距离秦以珠最近的圆脸女知青探头问:“你好,我叫林小娥,是分到红旗公社石头村的知青,你呢?”

“我是红旗公社青河村的秦以珠。”

林小娥惊呼,“沪市?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啊。”

其他知青也看了过来。

秦以珠不想和说太多自己的事情,免得节外生枝,笑着问她,“你从哪里来。”

林小娥:“我近,家就在隔壁省。”

几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,三言两语就开开心心地聊到了一起,聊天中秦以珠得知只有林小娥和她一个公社。

微信阅读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