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年代小说《重生1978:逆风翻盘》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,小说以主人公许晚晴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。肉肉小迷糊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,目前完结,《重生1978:逆风翻盘》小说91208字,喜欢看年代小说的宝宝们快来。
重生1978:逆风翻盘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1983年的初夏,未名湖畔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许晚晴站在经济系教学楼的台阶上,手中紧握着刚刚领到的毕业分配表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“晚晴!”周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他小跑着追上她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,”你决定了吗?”
许晚晴展开手中的表格,三个选项赫然在列: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、自主择业。她用钢笔在”自主择业”一栏打了个勾,动作干脆利落。
周峻倒吸一口冷气:”你真的要放弃铁饭碗?那可是国家计委啊!”
“我有更好的选择。”许晚晴将表格折好放进口袋,目光投向南方,”深圳特区正在筹建第一家外资银行,他们需要懂国际金融的人才。”
“又是深圳…”周峻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复杂的光芒,”从大三起你就一直念叨这个地方。”
许晚晴没有解释。她无法告诉周峻,在前世的记忆中,1983年的深圳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,无数财富神话即将在那里诞生。而她,必须成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。
“你呢?”她转移话题,”武大给你的保研名额不要了?”
周峻摇摇头,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:”我申请了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职位,昨天刚收到录用通知。”
许晚晴惊讶地挑眉:”你也要去深圳?”
“我说过的,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。”周峻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,耳根却红得发烫。
许晚晴心头一暖。四年同窗,周峻始终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。从”青山计算器”到后来的校园印刷厂,每一次创业尝试都有他的身影。但有些路,注定要独自前行。
“陈默找你。”周峻突然说,语气变得生硬,”他说有重要的事要谈。”
许晚晴点点头。自从大三选修陈默的量子力学讨论课,两人之间就建立起一种奇特的默契。陈默似乎知道她身上的秘密,却又从不点破。
物理楼203室的门虚掩着。许晚晴轻轻推开门,看到陈默正站在窗前,夕阳的余晖为他修长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。听到动静,他转过身,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。
“坐。”他指了指椅子,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。
许晚晴没有坐,而是直接问道:”什么事这么急?”
陈默将信封递给她:”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,全额奖学金。我的导师可以为你写推荐信。”
许晚晴接过信封,手指微微颤抖。MIT,前世她曾在那里度过两年MBA时光。如今机会再次摆在面前,她却犹豫了。
“为什么帮我?”她直视陈默的眼睛,”四年了,你一直在试探我,观察我。你到底想知道什么?”
陈默走到实验台前,打开一个金属盒子。里面是一台奇怪的仪器,闪烁着微弱的蓝光。”你知道这是什么吗?”
许晚晴摇头。
“量子态探测器。”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克制,”它能捕捉到微观粒子的异常波动。四年前,就在你高考的那天,这台仪器记录到一次前所未有的量子涨落。”
许晚晴的心跳骤然加速,但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:”所以?”
“所以,”陈默突然靠近,近到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,”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,对吗?”
空气仿佛凝固了。许晚晴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否认的方案,但最终,她只是轻轻叹了口气:”你什么时候确定的?”
“你解出那道量子隧穿题目的时候。”陈默的嘴角微微上扬,”1980年的中国,没有人能理解那种前沿理论,除非…”
“除非她来自未来。”许晚晴接过话,突然感到一种释然。四年了,终于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,”你打算怎么办?上报国家?把我当实验品研究?”
陈默摇摇头,眼中闪过一丝她读不懂的情绪:”恰恰相反。我想邀请你加入一个项目——中国自己的量子计算机研究。”
许晚晴瞪大眼睛。即使在2023年,量子计算机也尚未完全实用化,而在1983年提出这个设想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“你疯了?以现在的技术条件…”
“技术可以突破,人才是关键。”陈默打断她,”我知道你来自哪个时代,也知道你掌握着什么。我们可以改变历史,许晚晴。不是作为旁观者,而是引领者。”
许晚晴沉默了。陈默的提议确实诱人,但与她南下创业的计划背道而驰。就在她犹豫时,脑海中突然闪过前世的记忆碎片——2023年,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被美国卡脖子的屈辱。
“给我三天时间考虑。”她最终说道。
走出物理楼,许晚晴发现周峻还在原地等她。看到她手中的信封,他的脸色变了变:”MIT?陈默给你的?”
许晚晴点点头,突然感到一阵疲惫:”陪我走走吧。”
两人沿着未名湖畔的小路慢慢前行。四年来,这条路他们走过无数次,讨论学业、争论时政、畅想未来。而今天,可能是最后一次了。
“你要去美国?”周峻终于打破沉默,声音干涩。
“我不知道。”许晚晴诚实地说,”陈默给了我一个难以拒绝的提议,但深圳…”
“我就知道是他!”周峻突然激动起来,”四年了,他一直在暗中影响你。那些奇怪的实验,那些神神秘秘的谈话…晚晴,他不是普通人!”
许晚晴惊讶于周峻的敏锐:”你调查过他?”
“我…”周峻语塞,随即下定决心般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,”你看这个。”
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军人,穿着60年代的军装,面容与陈默有七分相似。
“这是?”
“陈默的父亲,陈远山教授。”周峻压低声音,”文革期间,他是军方秘密项目’星火计划’的负责人,研究的就是…超自然现象。”
许晚晴心头一震。难道陈家的研究与她重生有关?
“还有这个。”周峻又拿出一份剪报,1976年的一则小新闻:《著名物理学家陈远山实验室意外爆炸,一死三伤》。
“事故发生后,陈远山消失了,而陈默被送到上海亲戚家。十年后,他突然出现在北大,直接进入研究生院,没有任何本科记录。”周峻的声音越来越急促,”晚晴,这个人很危险!”
许晚晴将照片和剪报还给周峻,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。陈默身上的谜团比她想象的更深。但奇怪的是,她并不感到害怕,反而有种莫名的亲近感,仿佛他们本就该相识。
“谢谢你告诉我这些。”她轻声说,”但我有自己的判断。”
周峻抓住她的手腕:”晚晴,跟我去深圳吧。那里才是未来!我们可以一起创业,就像大二时做计算器那样…”
许晚晴轻轻挣脱他的手:”周峻,你是我最好的朋友。但有些路,我必须自己选择。”
周峻的眼神黯淡下来:”你已经决定了,是吗?”
许晚晴没有回答。夕阳西下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。
三天后,许晚晴敲响了陈默实验室的门。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蓝色长裙,手里拎着行李。
“我考虑好了。”她直视陈默的眼睛,”我选择深圳。”
陈默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波动:”为什么?”
“因为中国的未来在那里。”许晚晴的声音坚定而清晰,”量子计算很重要,但现在的中国更需要基础产业,需要市场经济的第一批实践者。”她顿了顿,”不过,我可以投资你的研究。”
陈默沉默良久,突然笑了:”我就知道会是这样。”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,”这是我叔叔在深圳的联系方式,他在电子工业部工作,可以帮你引荐港商。”
许晚晴惊讶地接过信:”你…不劝我改变主意?”
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。”陈默意味深长地说,”也许你的使命就是创造历史,而非改变它。”
离开前,许晚晴突然转身:”陈默,你父亲的研究…与我有关吗?”
实验室的空气瞬间凝固。陈默的表情变得深不可测:”你为什么这么问?”
“直觉。”许晚晴没有提及周峻的调查。
陈默走到窗前,背对着她:”1976年,我父亲做了一个实验,试图打开量子通道。实验失败了,但他坚信有人穿越了时空屏障。”他转过身,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,”也许那个人就是你。”
许晚晴的心跳漏了一拍:”如果我说是呢?”
“那么,”陈默的声音轻柔得如同耳语,”我会在深圳等你。”
毕业典礼上,许晚晴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。她站在主席台上,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——骄傲的铁柱和已经上初中的小花,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的李教授,还有坐在角落里的陈默。
“四年前,我带着改变命运的渴望来到北大…”她的声音在礼堂中回荡,”今天,我们即将奔赴四面八方,但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要忘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——为中国的发展探索新路!”
掌声雷动。许晚晴的目光扫过人群,在最后一排发现了周峻。他静静地站着,没有鼓掌,只是深深地望着她,仿佛要把这一刻铭记于心。
典礼结束后,许晚晴在校园里慢慢走着,与四年的青春告别。经过物理楼时,她看到陈默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。
“临别礼物。”他将盒子递给她,”到了深圳再打开。”
许晚晴接过盒子,轻得几乎没有重量:”谢谢。我们还会见面吗?”
“一定会的。”陈默的声音中带着她无法理解的笃定,”在另一个转折点。”
七月的深圳,热浪滚滚。许晚晴站在罗湖口岸附近的一处工地上,望着四周拔地而起的脚手架和塔吊。这里与她记忆中的深圳相差甚远,但空气中弥漫的躁动与活力却如此熟悉。
“许小姐!”一个穿着花衬衫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,浓重的广东口音中夹杂着英语单词,”林世诚,陈教授的朋友!欢迎来到深圳!”
林世诚是陈默叔叔介绍的港商,做电子元器件贸易起家,如今看准了特区机遇,准备大干一场。他热情地带着许晚晴参观建设中的工厂,介绍特区的最新政策。
“许小姐北大学经济,正好帮我看看这份合同。”林世诚递给她一份英文文件,”美国IBM的代理权,值不值得做?”
许晚晴快速浏览着条款,前世的法律知识派上了用场:”这条限制性条款太苛刻,建议修改…”
林世诚惊讶地看着她:”许小姐英文这么好?还懂国际贸易法?”
许晚晴笑而不答。当晚,在简陋的招待所里,她终于打开了陈默的礼物。盒子里是一块精致的怀表,背面刻着一行小字:”时间只是幻觉。”
怀表的机芯构造奇特,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。许晚晴轻轻摇晃,秒针开始逆向转动。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,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将她与陈默,与过去和未来紧紧相连。
窗外,深圳的夜空被工地的灯光映得通红。许晚晴取出日记本,写下新的篇章:
“1983年7月15日,华远商贸今日成立。这只是一个开始…”
合上日记本,她望向北方。在北京,陈默或许正进行着那些神秘的实验;而周峻,也许已经开始了他的公务员生涯。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道路,而她,将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怀表的滴答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,仿佛在提醒她——时间不等人,历史正等待被创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