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扫视左右。
在场,是大明最顶尖文武!
虽林霄说能推演解决豪门膨胀办法。
但事关国运,朱元璋一刻不愿等,就召徐达、刘伯温、胡惟庸。
想看手下这些精英,能否先想出方案!
听朱元璋这么说,胡惟庸、刘伯温、徐达都认真看向他。
“历史上各朝,衰落时,地方豪门、大地主势力总膨胀到不可收拾!”
“你们觉得原因啥?”
朱元璋重点看胡惟庸和刘伯温,问。
这俩,该是他手下最聪明的谋士。
尤其是刘伯温!
面对询问。
刘伯温和胡惟庸同时思考。
很快,胡惟庸先站出拱手:“陛下,臣认为,每个王朝末期豪门做大,都是因君主昏庸,奢侈残暴,导致秩序崩坏,百姓苦不堪言,让野心家有机可乘,那些大族地主才膨胀!!”
胡惟庸全推给君王。
说完,他还自得。
觉得自己说得绝。
君王昏庸,国家乱。
国家乱,豪门不就大了吗?
逻辑满分对吧?!
胡惟庸坚信自己正确!
旁边的刘伯温,皱眉沉默。
朱元璋看着自得的胡惟庸,脸拉下来。
“胡说八道!”
朱元璋脸色阴沉。
十分不满。
胡惟庸现在是明朝左相。
总管大权!
一人之下万人之上!
如果是以前,胡惟庸的话可能骗过朱元璋。
但现在听来。
这家伙纯属瞎扯啊!
“臣有罪!!”
胡惟庸吓得跪地,冷汗直流,大喊。
“胡惟庸!咱本以为你是博学之人,指望你辅佐,结果你就这水平?”
“你书读狗肚里去了?!!”
朱元璋怒骂。
他的话很重。
胡惟庸是一国宰相。
堂堂宰辅,就这见识。
朱元璋想想就气!
加上他行伍出身,说话直白,没给胡惟庸留面。
“陛下,陛下息怒,臣有罪!臣有罪!!”
胡惟庸吓得磕头。
脸白如纸。
恐惧中,他心里纳闷。
自己说得没毛病啊。
咋惹怒皇帝?
豪门地主末期膨胀,不是君王昏庸还能是啥?
胡惟庸心里不服。
朱元璋又看刘伯温。
“刘基,你咋看?”
朱元璋直问。
听了这话,刘伯温复杂地看胡惟庸,又看沉默的李善长与汤和,犹豫片刻,上前:“陛下,王朝末年豪门膨胀有多种原因,胡相说得有理,但不全。”
“臣认为,王朝末期奸臣多,豪门地主与奸臣勾结,上骗君王下欺百姓,这才是主因!”
刘伯温的答案比胡惟庸好。
可跟朱元璋当初对林霄说的差不多。
主要都是官民勾结导致豪门膨胀。
朱元璋轻哼。
但没骂刘伯温。
毕竟,他以前也这么想,骂刘伯温等于骂过去自己。
“刘基,你比胡惟庸强点,但还是不对!”
听了这话,刘伯温意外看朱元璋。
他拱手:“陛下这么说,想必有答案,请陛下指点。”
“要咱说,豪门末期膨胀原因,有两个!”
朱元璋顿顿,说:“一是税务制度有病,那些王朝只从平民收税,而豪门地主有各种办法少缴或不缴!”
“二是皇权不下乡,朝廷管不住大部分百姓,让百姓被豪门鱼肉压榨!!”
“久之,豪门当然膨胀!!”
听完,刘伯温眼睛瞪大。
跪着的胡惟庸浑身一震。
税务制度关乎民生!
王朝末期,豪门地主确实避税。
皇权不下乡。
导致朝廷对豪门监管缺位。
久而久之,势力不膨胀才怪!
君王昏庸、官员勾结,都是次要!
朱元璋答案,比他们高明太多!!
“陛下一语破谜,至理啊!!”
“陛下英明!!”
胡惟庸彻底服。
刘伯温惊奇看朱元璋。
他跟朱元璋打天下,自认了解这位皇帝。
朱元璋穷农出生,没读书,虽天赋高,但没这么强智谋啊!
连刘伯温没想清的事,朱元璋咋想到的?!
刘伯温心里嘀咕。
“胡惟庸,你少拍马屁!”
“咱召你来,是让你出主意,不是拍马!!”
“你给朕起来!”
朱元璋瞪胡惟庸。
他现在越来越烦这家伙。
要不是这家伙脑子灵活,能出主意,他都后悔召来。
胡惟庸赶紧起身。
朱元璋扫视,又说:“原因找出来了,你们几个动脑,想想解决豪门膨胀的办法!!”
现场顿时安静。
胡惟庸、刘伯温、李善长,开始皱眉思考。
最终徐达先跳出:“陛下,朝政臣不擅长,臣回军营吧。”
“滚!”
“好嘞。”
徐达直接走。
徐达走后不久,胡惟庸站出:“陛下,臣认为,税务改革事大!非一日可成!”
“皇权不下乡好办,多派官员去各地,监督地主宗族!”
听了这话,朱元璋脸色稍好。
胡惟庸毕竟宰相当日子。
对大明官僚懂行,清楚原因后,很快有主意。
“陛下,多派官员监督,在王朝初期或许行。”
“但末期,这些官员恐怕仍和宗族勾结。”
“此法作用不大。”
李善长这时站出说。
说完,他挑衅看胡惟庸。
被林霄算命后,他坚信胡惟庸是命中小人。
过去因胡惟庸权大,同派系,李善长忍让,但现在,没好脸。
朱元璋点头,算否决胡惟庸。
只维持一时,没法让大明跳出循环。
对胡惟庸提议,朱元璋不满意。
旁边的刘伯温,沉默。
他意识到,这是历史大难题。
历代贤人都没解决。
他自然也没好法。
最多像胡惟庸,提议派官监察。
朱元璋看着沉默的三文官,心里失望,最终挥手。
“李善长、胡惟庸、刘伯温,你们仨下去讨论税务改革,今晚我要方案。”
“遵命。”~
李善长、刘伯温、胡惟庸拱手,和一直没说话的汤和退下。
“唉~,朝堂没人材啊。”
人走光后。
朱元璋抬头望天花板,长叹。
满朝最杰出三文官。
大明最牛三大谋士。
哎!
完全比不上一个算命的啊!
饭桶,全是饭桶!!
老朱对那帮李善长他们感到十分无语。
自家团队的这些顶尖智囊费劲心思,结果还赶不上林霄随手一卦。
这差距也太明显了吧!
正当老朱纠结的时候。
刚从御书房出来的刘伯温,立马就去找了李善长。
“李相公,皇帝刚才一针见血指出世家豪门势力膨胀的深层原因,这点子是你琢磨出来的吧?”
刘伯温直奔主题地问。
毕竟作为老朱的智囊团,给老板献计献策那是家常便饭。
刘伯温也就没拐弯抹角。
“不是我。”
李善长摆摆头,一言不发,脚步匆匆地走了。
瞧着李善长这副样子。
刘伯温心里虽满是疑问,但也没法多追问。
三人没多久就召集手下,开起会议聊新税法的事。
老朱则继续窝在御书房里处理那些报告文件。
他本来就是个十分勤快的帝王。
每天的那些文件他都得亲力亲为。
不过现在他还没废掉宰相制度。
公事还没那么堆积如山。
可胡惟庸、李善长和刘伯温很快就递上来几套税改计划,还附带不少官员对税务系统的看法。
老朱每个文件都得仔细审阅。
这让他一直忙到深更半夜。
就在他检查文件的过程中。
一件暖和的厚毛毯,冷不丁地盖在了他肩上。
“咦?”
老朱瞬间警惕,抬头一看,马皇后已经悄然站在旁边。
“媳妇,你来了?”
老朱赶紧站起身。
“你这家伙,工作起来连时间都忘了,身边有人你都察觉不到!”
马皇后朝身后努努嘴。
一个宫女马上端来一个托盘。
“还没吃晚饭吧?”
“我让厨房给你熬了点鲫鱼汤。”
“还蒸了些馒头。”
“快点吃吧。”
马皇后亲手给老朱盛了碗汤。
“嘿,还是媳妇最懂我。”
老朱乐呵呵地接过汤,抓起馒头就开动。
“你明白就好。”
马皇后停顿了一下,又说:“对了,重八,今天你怎么处理文件到这么晚?遇到啥棘手事了?”
“媳妇,今天我让李善长他们拟定方案来调整税制,一下子文件多了点,所以拖晚了。”
老朱喝完一碗汤,一边让宫女再添,一边解释。
作为皇帝,老朱平时用膳时总得摆点架子。
但只要在马皇后面前,老朱就会特别随意。
“重八,你要改税制?”
“现有的税制不是挺不错的吗?”
马皇后有点意外。
虽然老朱定的规矩里明文规定后宫不能插手政务。
但马皇后对大明的税收体系,还是挺熟悉的。
跟元朝那种疯狂搜刮比起来,大明的税负真的轻多了!
老朱毕竟出身底层农民,稳坐天下后就推行减税政策。
“媳妇,你有所不知,今天我碰到个牛人!”
老朱没藏着掖着。
把找林霄占卜的过程,全都坦白交代了。
马皇后听着听着越来越震惊。
“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大能?!!”
“重八,他真能隔着帘子就猜出你的身份?”
“而且还剖析了历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?!”
马皇后眼睛亮晶晶的,一把拽住老朱,说:“重八,这种人才简直是老天爷派来帮大明的!你得把他请进宫啊!!”
老朱微微一怔。
顿时拍了下脑袋。
对呀,当时怎么没想把林霄带进宫呢?!
“媳妇,这种高手的确该请进皇宫,我要给他高位,让他帮我打理国家!”
老朱马上就要喊人。
没想到马皇后突然拦住他。
“重八,你这么做太没礼貌了。”
“对付这种高手,你得亲自出马才行,那人不说让你两天后去找他吗?等你再见到他时,再邀请也不晚!”
如果强迫过头,惹得林霄不高兴。
林霄一甩手不干了。
那损失可就大了。
马皇后的阻拦,也让老朱冷静下来。
“没错没错!”
“是老子太鲁莽了,下次见到那高手,我再请他入宫帮忙!”
老朱连连赞同。
而马皇后又把视线转向老朱桌上的那些报告。
“重八,大臣们递的这些方案,你有看中的吗?”
“哼!”
老朱拍了下桌子。
“一帮废物!”
“一个个都建议对那些世家子弟加重税收!”
“却没啥实质性建议!”
“那李善长和胡惟庸还为先从哪个地方收重税吵起来了,互相告状!”
“但他们选的收税点全都在北方。”
“以为老子猜不到他们的小心思?!!”
老朱满肚子火气。
以胡惟庸、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,现在在朝廷势力不小。
刘伯温在朝堂上像个哑巴,啥都不说。
老朱让这三人提供税制改进方案。
三人也知道老朱要对那些世家和地方大地主下手,但都把先收重税的地方定在北方,而不是富裕的江南,这明显是自私的。
毕竟,淮西就在江南啊!
“重八,既然大臣们的方案你都不满意,不如等两天后让那高手给你算算。”
“另外,把标儿也带上,他是太子,税制改革这么大事,你得让他参与!”
马皇后提醒道。
老朱听了,又点点头,然后开心地喝起汤来。
等他喝完汤吃完馒头,就继续处理文件。
一直到半夜才休息。
接下来的两天。
老朱一直和他的大臣们讨论税制调整的事。
而在这两天内。
林霄租了辆马车,带上红樱直奔京城郊外。
现在他有一吨多土豆,还有600两银子的巨款。
林霄决定购置些土地,发展农业和畜牧业。
虽然有系统奖励,加上算命店的收入。
林霄衣食无忧。
但明朝的物资相当匮乏。
很多现代农作物,明朝根本没有。
而且还没温室种植技术。
冬天来临,市场上连棵绿菜都买不到。
林霄要是有了自己的地。
就能大规模种土豆、果树、蔬菜,搞温室种植和规模养殖。
那日子才叫真正舒坦!
而此时,大明刚立国不久,战乱时代没过去多久。
京城郊外人口不算密集,还有不少闲置土地。
林霄买地的过程十分顺利。
他只找到当地官员,出示了身份证明。
花了六十两,就买下几亩荒地。
那位官员还热心地提醒林霄,靠几亩地种粮可能养不活全家,建议多买点。
还建议最好买靠近河边的水田,别买只有小溪的荒地。
但林霄完全没理会,拿了地契后,就带红樱回家了。
以后,林霄打算把算命店也搬到郊外。
毕竟,在自家土地上住,比租房爽多了。
另外,林霄还要多买些仆人,种地这种事他可不想亲自动手。
林霄返回京城时。
已经是凌晨了。
他先从侧门溜进店铺。
然后取出几根大骨头开始炖煮,再拿出火锅底料,然后悠闲地开始切菜。
打算一会儿涮火锅。
此刻。
店铺门外,已经挤满了人。
那些想算命的,早早就守在外面。
而在离店铺不远的一家茶馆里。
一老一少,正面对面坐着。
“这算命店里的人真那么神,值得我们这样傻等吗?”
朱标瞅了眼算命店前的人群,微微皱眉问道。
“标儿,老爹还会骗你?!”
老朱瞪了朱标一眼,很不满地说。
“……父亲,可我觉得世家豪门膨胀的问题困扰了无数代英才,这一个算命的,真能搞定吗?”
朱标赶紧起身行礼,道。
“……。”
老朱没吭声。
这两天,朝廷文武绞尽脑汁,都没找出解决办法。
他们提出的税改方案,也只是短期有效,只能治表象,无法根治。
而历史上。
无数英雄也尝试过各种措施,但全都失败了。
虽然林霄说自己能算出方法。
但老朱心里还是有点怀疑。
“试试看吧。”
老朱轻轻叹了口气。
现在,找林霄算卦,已经是他最后的指望了!
朱标听了,也不再多说。
安静地坐下等着。
到了中午。
切好菜的林霄,给自己沏了杯清茶。
然后拉下帘子,让红樱去开门。
“父亲,那算命店开门了!”
朱标眼睛一亮,猛地站起来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