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
第2章

连汤和也真心说:“贪官和地主勾结最可恨,圣上真是龙中之龙,一语击中要害!”

这两人的马屁,拍得刚刚好。

让朱元璋自信爆棚。

“……。”

林霄悠闲地喝口茶。

这朱元璋,果然如史书所载,十分恨贪官。

啥事都能扯到贪官头上。

他说的有点道理。

但局限性很大。

毕竟是封建时代帝王。

很多事,看不清本质。

林霄放下茶杯,才对着帘子那头自信满满的朱元璋,一字一顿地说:“贵人,你的答案,不正确。”

“嗯?”

朱元璋微微愣住。

李善长与汤和也愣了。

“道长,咱说的哪不对?”

朱元璋十分疑惑。

他堂堂皇帝,一言九鼎,从不说二。

有人说他不对。

这还是他登基后头一遭。

但他不生气。

只是觉得不解。

他说的哪不对?

豪门大户、大地主势力失控,难道不是官员庇护?

这是事实吧!!

那些官员和地主有多坏。

朱元璋亲身经历过!

不只朱元璋,汤和与李善长也觉得奇怪。

他们俩在古代也算人才。

但视野还不如朱元璋。

都认为朱元璋说的对。

现在听林霄否定朱元璋。

他们同样困惑啊!

“贵人,你知道古代培养一个读书人要花多少钱吗?”

“普通人家,能出个识字的读书人吗?”

林霄直接问。

听了这话,朱元璋赶紧摇头。

大明境内,大多数百姓天天为温饱奔波,没时间没钱读书。

培养读书人,肯定得有家底。

普通家庭办不到。

所以,识字者在大明十分稀缺。

大明子民大多是文盲。

历史上也这样!

“自从科举出现,为官的多是读书人,而大部分读书人出自富裕家庭,换言之,他们本就来自地主豪门,这样才形成官员和地主豪门串通的局面,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伙。”

“但这是结果。”

“是由于那些地主豪门势力已经膨胀,才让他们能培养大量读书人,进而让官僚和他们沆瀣一气。”

“但王朝末年地主豪门势力膨胀的起因,不是这个。”

“因果顺序,贵人必须搞明白。”

“这一点十分重要!”

听完,朱元璋重重点头。

他现在像听课的学生。

林霄讲得太对了啊!

是豪门先强大,贪官才会和他们勾结。

如果豪门不强大。

培养不出那么多读书人。

怎可能掌控朝堂官员?

上下怎可能串通?

朱元璋觉得自己想错了!

因果都没理清。

自己脑子咋这么笨?!

旁边的李善长与汤和见他这样,都吓一跳。

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,一直很有主见。

虽在起兵时能听劝,但保持上位者姿态。

当皇帝后,朱元璋威严更重。

李善长与汤和是心腹,上朝进言都小心。

怕惹怒皇帝。

啥时见过朱元璋这样?!

此刻,朱元璋像学生般听讲。

林霄澄清因果后,继续说:“那些地主劣绅豪门势力膨胀,是因为历史上各朝的财政出了毛病。”

“精确说,是税收政策有漏洞!”

“对平民来说,税收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。”

“历史上各朝,都从农民身上收税。”

“富人、地主、豪门,却总能钻空子少缴或不缴!”

“比如大明,现在按人头收税。”

“有多少人,收多少税。”

“但有些富豪大地主家只三口人,却有上百亩、千亩、甚至万亩地,只缴三人税,而普通百姓几亩地,却缴同样税。”

“时间长了,这些豪门大地主越来越富,穷人连温饱都难。”

“当普通百姓发现,给豪门当雇农缴税比自己当小老百姓少时,这些豪门就能大肆吞并土地,势力飞速扩张。”

“这样积累下来。”

“自然就无法无天了。”

“加上豪门靠资源培养大批读书人,通过科举让朝堂满是他们的人,官民串通,穷苦百姓哪有立足地?”

“这种情况持续,一两百年内,穷苦百姓被逼上绝路。”

“王朝崩盘,就在眼前了。”

“而这只是原因之一!”

听完,朱元璋大彻大悟。

随即老脸发红。

林霄说得太准了!

这税收制度问题很大啊!

朱元璋以前还觉得轻税就是好政策。

历史上明君都这么干!

没想到有这么大坑!

那些豪门和地主,有的百口人,有的十几口,有的几口。

但土地成百上千上万亩。

这么多地。

却按人头缴税。

久而久之,这些豪门肯定越来越有钱,控制更多资源。

穷苦百姓连饭都吃不饱!

朱元璋过去还把这税收制度当功绩。

毕竟,比元朝的疯狂搜刮。

明朝税低多了!

但现在看。

这政策不是对百姓好。

而是对豪门地主太好了!

朱元璋觉得脸烫。

他十分羞愧啊!

朱元璋后面的李善长与汤和。

脸色都古怪起来。

税收弊端,两人以前没想过。

听林霄的话,他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但他们现在也置办了很多田地。

是当前税收的受益者。

心情顿时复杂了。

但不得不承认,林霄说得对啊!

这么不合理的税收,确实会让豪门大地主势力膨胀。

毕竟,这些豪门手里资源多,肯定贪更多地。

人心贪婪,永无止境!

即使汤和、李善长经历过苦日子,不会欺压百姓,但后代不一定。

林霄的话,绝对是金玉良言!

“而第二个原因,贵人还想听吗?”

林霄看着朱元璋脸红的样子,很体贴地问。

“想听!想听!想听!”

朱元璋赶紧点头。

虽心里惭愧。

但豪门在王朝末期失控的原因,他还想继续听。

“贵人听说过一句话,叫皇权不下乡吗?”

听了这话,朱元璋点头。

王权不下乡,很正常。

毕竟有些地方远在天边。

皇帝权力不可能覆盖那么偏。

历史上都这样。

“皇权不下乡,但大量土地其实在乡下。”

“乡下管事的,多是当地里长或族老。”

“甚至收税的也是这些人。”

“而这些人,通常出自当地大族和地主。”

“如果土地吞并发生在这种地方,百姓岂不是更无处申冤?”

“贵人该明白,这些乡下才是大明最多民众的地方,这里是大明的根基。”

“而大明对根基掌控这么弱,无疑给那些豪门提供了舞弊、称霸、扩张的机会。”

“这,就是第二个原因。”

听完,朱元璋彻底开窍。

林霄说得太对了。

他当年穷农时,当地地主确实掌控一地百姓生死。

他自己给地主放过牛。

那一地百姓都像地主雇农。

跟奴隶差不多。

一直以来,朱元璋以为这是贪官和地主勾结导致。

但现在看。

他太浅薄了!

王权不下乡。

豪门没了约束,真像土皇帝,能肆意压榨剥削平民。

元末时期。

平民百姓,更像地主奴隶!

“税收制度,皇权不下乡!”

“这才是豪门势力膨胀的根源!”

朱元璋脑中闪光。

他彻底懂了!

朱元璋后面的汤和与李善长不由点头。

林霄的话。

直接戳破问题关键!

而这,也是历史上各朝的难题。

朱元璋眉头紧锁。

问题终于清楚了。

但怎么解决呢?

税收制度,牵一发而动全身!

稍改,就和全国地主对上!

如果没好方案。

甚至引发大乱,起义四起,民生凋敝。

至于皇权不下乡。

更难搞。

大明疆域广大,地主遍布。

要皇权下沉这些地方。

朝廷人手不够。

就算大招人,也会财政负担重。

而且同样和地主宗族为敌!

结果可能像改税一样,引起大乱!

朱元璋头疼。

“唉~,豪门势力膨胀,历史上都有。”

“这种毛病,各代皇帝都没法根治。”

李善长轻叹。

想不出好办法,大明恐怕也只一两百年寿命。

咋办?!

反正李善长没辙。

朱元璋也没辙。

明明知道各朝只能续一两百年原因。

却想不出解决法。

朱元璋心乱如麻,急火攻心!

而就在这时。

林霄忽然说:“贵人,你还有啥想推演的吗?”

“有有有!!”

朱元璋眼睛一亮,随后有点怀疑地说:“道长,解决税收和皇权不下乡的办法,你能推演出来吗?”

“能推演!”

“那太好了,道长,赶紧帮咱推演!”

朱元璋眼睛发亮。

他像抓住救命稻草。

李善长与汤和,也震惊看向帘子。

“抱歉,我一天只推演三卦,贵人下次来,咱们有缘再见。”

“……。”

林霄的规矩。

每天只占卜三次。

就算皇帝,林霄也不会乱套。

再说。

如果太积极,一开始全说完。

哪来回头客?

东西稀缺才值钱。

给得太容易。

别人不会珍惜。

听了林霄的话,朱元璋脸抽筋。

他心里像猫抓一样。

明明答案就在眼前。

对面就是不告诉你!

朱元璋急得要命。

都想掀桌了!

朱元璋后面的李善长与汤和,无比震惊。

王朝末期豪门膨胀。

这是历史上贤君都没解决的事。

林霄居然说能推演出来?

这咋可能!!?

“那,那道长,如果你真能推演,就别等到明天啦!”

“为了大明,也为了天下百姓,咱请道长再推演一卦!!”

朱元璋突然站起。

竟然对帘子拱手鞠躬。

旁边的李善长与汤和见状,也赶紧拱手。

一个开国皇帝,两个近臣。

就对一个算命的行礼。

这事传出去,恐怕没人信!

但此刻,就发生了。

对朱元璋来说。

如果真有法子应对豪门膨胀。

大明就可能打破历史循环。

不再只一两百年寿命!

就为这个。

这礼!他这个开国皇帝也行得!!

“占卜这种事,是逆天行为,每天三卦,是我的底线,我不会多来。”

“各位贵人慢走,我就不请吃饭了。”

林霄淡淡拒绝。

旁边的汤和赶紧上前低声:“圣上,不能再推演了,继续下去,恐怕让道长遭天谴!”

听了这话,朱元璋如醒悟般,又对帘子躬身一礼。

“是咱鲁莽了。”

“咱先走,明天再来!”

“明天是周末,周末我放假,两天后吧。”

“……好。”

朱元璋虽不懂周末啥意思。

但想林霄占卜这么准,肯定有代价,自然需要休息。

于是,朱元璋带李善长与汤和,倒退离开店铺。

朱元璋走后。

林霄马上收到系统提示。

[宿主给朱元璋占卜,成功改变大明数千万民众命运]

[奖励八阵图全精通!]

[奖励大成境金钟罩!(无弱点)]

[奖励百年内力!]

[奖励金刚不坏神功!]

[奖励土豆一吨!]

[所有物品,已存入系统空间]

“卧槽!”

林霄眼睛发光。

这次奖励,太丰厚了。

但也正常,毕竟给皇帝算命!

皇帝,关乎大明几千万民众命运。

林霄等于一下改变几千万人的命。

大奖励,很合理!

“金钟罩,是外家功夫,就算我站着不动,兵器也难伤我!”

“金刚不坏神功更是绝学,一运功,全身坚硬无比,能裂石开山,在千军中来去自如!!”

“八阵图,是顶级迷阵,布置好,万人军队也会迷路其中!!”

林霄笑逐颜开,突然手一翻,多出一颗土豆。

他把玩土豆,心情更爽。

土豆是宝贝。

亩产五六千斤。

如果选育优化,精心管理,亩产破八千斤!

而大明,粮食产量低得可怜。

普通百姓十几亩地,辛苦一年,勉强不饿,想饱腹是梦!

种土豆,一两亩地,养三口人绰绰有余。

林霄一下得一吨土豆。

对整个明朝,价值无法估量!

“红樱,把卤菜火灭了”

“再炒几个菜。”

“拿瓶啤酒来!”

“对了,先关店门!”

林霄开心,决定庆祝。

“好嘞!!”

红樱快步出厨房关门。

关好后,红樱麻利炒菜。

这些天在林霄指导下,这丫头炒菜水平日渐提升。

算得上林霄真传。

当然,如果这丫头能更准分辨林霄给的调料,就完美了。

很快,菜端上桌。

林霄揭开卤菜锅。

一股辣味扑鼻。

林霄嘴角上扬。

加辣椒卤菜,整个明朝独此一家。

“那朱元璋现在该回宫了吧?”

“希望他们下次早点来。”

林霄大口喝啤酒,吃卤鸡腿,心里想着。

给朱元璋这种大佬算命奖励这么大。

他自然盼多来几次。

而此时,朱元璋确实回宫了。

回宫后。

朱元璋忧心重重,召集左相胡惟庸、御史大夫刘伯温、魏国公徐达。

原本在各自衙门办公的胡惟庸和刘伯温一接通知,立马赶宫。

然后,两人被带到御书房,看到已等在那的便装李善长与汤和。

胡惟庸和刘伯温,感觉不对劲。

李善长是右相。

汤和是皇帝亲信!

这俩大佬同时现身书房。

肯定有大事!

他们到后不久,盔甲不离身的徐达,大步走进书房。

他从城外军营赶来,稍晚点。

人齐了!

“今天咱召你们,是有事商量!”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