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已完结小说《春阶玉暖时》在线章节阅读

春阶玉暖时

作者:碎玉生

字数:122701字

2025-08-17 18:23:30 连载

简介

男女主角是萧允谦崔明蕙的连载历史古代小说《春阶玉暖时》是由作者“碎玉生”创作编写,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们速来,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22701字。

春阶玉暖时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
李尚书伏法的消息传遍京城时,连风都带着几分轻快。萧允谦站在府里的木兰树下,看着太祖母留下的那株老枝抽出新芽,嫩绿的叶芽裹着晨露,在阳光下闪着光。

“殿下,宫里来旨意了。”李福全捧着明黄的卷轴进来,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,“皇上夸您查办漕粮案有功,要赏您良田千亩,黄金百两呢。”

萧允谦没接旨意,只望着树影:“良田和黄金,能换得回通州那些差点被陈米害了的百姓吗?能换得回赵忠兄长的性命吗?”

李福全愣了愣,把旨意卷起来:“殿下是说……要辞了赏赐?”

“赏就不必了。”萧允谦转身,“替我回禀父皇,求他下道旨,重修各地义仓,再派些清白的官去查漕运,别让魏崇德这样的人再有可乘之机。”他想起义仓老卒守护存粮的模样,想起阿秀在芦苇丛里攥着的半朵兰花,这些才是比黄金更重的东西。

几日后,朝廷的新旨传遍天下。通州的兴昌号粮栈被改成了官仓,周先生成了仓官,每日里带着人晒粮、记账,账簿记得比从前更仔细,字里行间都透着踏实。阿木进了府学,念书格外用功,课余总带着阿秀去义仓帮忙,阿秀的红绣鞋早换了新的,鞋头绣着朵小小的木兰花,是她跟着周先生学的新花样。

萧允谦常去府学看他们。有时阿木会问起赵忠,他便说:“赵爷爷去了个能看见大片木兰花开的地方,那里的风很干净。”阿秀就会举着她的木兰花香囊,说:“香囊里的花干了,可香味还在呢。”

刑部的卷宗最终归档时,王启年特意把萧允谦请去。库房里整齐码着漕粮案的证物,从魏崇德的账本到赵忠的黑袍,再到那只藏污的玉镯,都贴着封条,标着明细。

“这些都是警醒啊。”王启年摸着花白的胡须,“往后谁再敢在粮上动手脚,看看这些东西,就得掂量掂量。”

萧允谦的目光落在那支太祖母的银钗上。它被单独放在锦盒里,钗头的木兰花经过这些日子的摩挲,愈发亮了。他忽然想起赵忠最后说的那句“心不能藏污”,原来这一路,他守着的不只是案子的真相,更是自己心里的那点光。

入秋时,宫里的木兰花开了。太祖母当年亲手种的那几株,枝繁叶茂,雪白的花瓣落了一地,像铺了层香雪。萧允谦提着盏灯笼,沿着宫道慢慢走,灯笼的光在花瓣上晃,把影子拉得很长。

远远看见父皇站在花树下,手里拿着那本漕粮案的卷宗。见他过来,父皇叹了口气:“从前总觉得你性子太软,经不住事。如今才明白,软的是心,硬的是骨头,这样才好。”

萧允谦把灯笼递过去,光刚好照亮卷宗上的“公正”二字。“太祖母说,灯笼照不远,但只要亮着,就有人能看见路。”

父皇接过灯笼,笑声在花影里荡开:“那往后这宫里的灯,就多让你挑几盏。”

夜风拂过,落了满身花瓣。萧允谦摸出怀里的银钗,对着灯笼的光看,钗头的木兰花像活了过来,在光里轻轻颤。他忽然懂了,太祖母留下的哪是一件物件,分明是一盏灯——一盏藏在心里的灯,无论遇到多少暗礁险滩,多少迷雾浊浪,只要这灯亮着,就不怕找不着方向。

回到府里时,李福全正带着下人挂灯笼。大门口、廊檐下,一盏盏灯笼亮起来,暖黄的光映着门楣上的匾额,把“毓庆宫”三字照得格外清晰。

阿木和阿秀在院子里追着灯笼的影子跑,阿秀的笑声像银铃,惊起了檐下的鸽子。鸽子扑棱棱飞起,掠过灯笼的光,影子投在墙上,像一群展翅的白鸟。

萧允谦站在台阶上,看着这满院的光亮。远处京城的万家灯火也次第亮起,连成一片温暖的海。他知道,这世间的污尘或许永远扫不净,但只要心里的灯长明,就总有亮处,总有花香,总有像红绣鞋上的木兰、像糖画里的清甜那样,让人觉得日子值得的东西。

灯笼的光透过窗纸,在书桌上投下团暖黄。萧允谦铺开纸,提笔写下“心灯”二字,笔尖的墨在光里晕开,像一朵慢慢绽放的木兰花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