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《蓝星探索者》是“林北不会转弯”的又一力作,本书以李哲为主角,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都市高武故事。目前已更新118358字,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!
蓝星探索者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安全屋的七天,如同在薄冰上行走。每日机械重复的“精神稳定”简报,对父母强颜欢笑的谎言,以及那张泛黄照片带来的、如同黑洞般吞噬理智的巨大谜团,让李哲身心俱疲。
手腕上的黑色腕带像一个冰冷的枷锁,时刻提醒着他“假期”的虚伪本质。
第七天清晨,腕带准时发出震动,不再是提醒简报,而是一条冰冷的指令:
“LZ-PA-0019,强制休假结束。立即返回基地。报到坐标已发送。交通工具:梧桐路东口,车牌京AXXXXX,黑色商务车。十分钟后抵达。 – 冯”。
没有多余的字眼,李哲深吸一口气,将那张承载着父亲秘密的旧照片小心翼翼地藏进钱包最里层。
他最后看了一眼安全屋狭窄的窗户,窗外城市的晨光带着一种虚假的宁静。
他背上那个普通的黑色双肩包,里面装着属于“正常人”李哲的衣服,以及一份沉甸甸的、无法言说的过去和疑云。
十分钟后,一辆低调的黑色商务车无声地滑到梧桐路东口。
车窗贴着深色膜,看不清内部。李哲拉开车门,一股熟悉的、基地特有的冰冷空气混合着皮革清洁剂的味道扑面而来。
司机是一个面无表情的陌生面孔,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他上车。
车门关闭,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,车辆汇入早高峰的车流。
李哲靠在冰冷的真皮座椅上,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、充满烟火气的街景——卖早餐的小摊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、背着书包的学生……这一切迅速被抛在身后,如同一个正在褪色的梦境。
他知道,自己正在驶离“人间”,重回那个深埋于地下的、对抗着非人恐怖的冰冷堡垒。
熟悉的消毒程序,冰冷的金属通道,压抑的寂静。
当李哲再次站在中央指挥大厅那扇巨大的银灰色闸门前时,他感觉自己像离开了一个世纪。
闸门无声滑开,那片熟悉的、由无数悬浮屏幕构成的幽蓝数据星海再次映入眼帘。巨大的全息地球模型缓慢旋转,上面标注着代表各种威胁等级的闪烁光点。
墨菲主管依旧站在中央指挥台前,背影挺拔而冷漠,仿佛从未离开过那片数据的海洋。
冯探员站在她侧后方半步的位置,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刃,锐利的目光第一时间锁定了走进来的李哲。
“初级分析员LZ-PA-0019,归队报到。”李哲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,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依然存在。
墨菲没有回头,只有冰冷的声音传来:“精神评估报告显示‘阈值稳定,可恢复执勤’。欢迎回来,0019。江峡后续监测由高级团队接管,你的新任务已分配。”
他的手指在悬浮界面上快速滑动,一个任务简报图标被投射到李哲面前的操作台上。
任务代号:地脉回响-07
区域:黄河流域中游,龙门山区域(具体坐标加密)
目标:追踪并分析间歇性出现的异常低频地脉波动,模式识别,威胁等级初步评估。
类型:长期监测/分析任务
搭档:初级分析员 YR-PA-0023 (代号:乌鸦)
“搭档?”李哲微微一怔。
在“蓝星探索者”,尤其是初级分析员层级,独立操作是常态,除非是高危介入任务,这种长期监测任务配搭档,有些不同寻常。
“YR-PA-0023比你早一期加入,在异常能量场模式识别方面有专长,你们将共享P-17操作间,轮值分析数据流。”冯探员解释道,语气平淡,“任务简报和权限数据包已同步至你的操作台,乌鸦稍后会去操作间找你。现在,归位。”
“是。”李哲压下心中的疑问,走向自己那个编号P-17的“牢房”。
操作间和他离开时一模一样,冰冷、简洁、高效,只有悬浮操作台闪烁着待机状态的幽蓝光芒。
他刚坐下,还没来得及调出任务简报,金属门无声滑开。
一个身影走了进来。
来人同样穿着基地标准的灰色初级分析员连体制服,身形比李哲略高,有些瘦削。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头利落短发染成了极深的、近乎墨黑的蓝色,在幽暗的操作间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。
他的面容很年轻,甚至带着点未脱的稚气,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沉静,瞳孔的颜色很深,看人时带着一种近乎穿透性的审视,仿佛能瞬间解析对方的情绪波动。他的代号“乌鸦”,确实很贴切——敏锐、安静、带着一丝不祥的洞察力。
“LZ-PA-0019?”乌鸦的声音和他的眼神一样,平静无波,听不出什么情绪起伏。他走到自己的悬浮座椅前,动作流畅自然,仿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许久。
“是我,你是…乌鸦?”李哲回应道,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到一丝新搭档见面的寻常表情,哪怕是冷漠也好,但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平静。
“YR-PA-0023。”乌鸦确认了自己的编号,目光在操作台上扫过,“‘地脉回响-07’数据流已经开始传输。龙门山区域的背景噪音很复杂,地质活动频繁,干扰源多。异常波动出现频率低,持续时间短,形态多变,捕捉和特征提取是难点。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已经调出了任务数据,屏幕上,代表黄河流域中游龙门山区域的地图展开,上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地震监测点、地质构造线和代表各种背景噪音源的彩色区域。
一条极其微弱、时隐时现的、呈现不规则锯齿状的紫色波形,在复杂的背景噪音中艰难地穿行着,正是他们的目标——异常低频地脉波动。
“简报我看了,”李哲也迅速进入状态,调出共享界面,“波动源深度估计在5-8公里,能量级不高,但传播模式很奇怪,有定向性和…某种周期性?像是…心跳?”
“更像是一个生锈的、巨大齿轮在强行转动时发出的‘卡顿’。”乌鸦纠正道,他的手指在悬浮界面上快速划过,将一段捕捉到的异常波形放大,展示出那些不规则的锯齿边缘。
“看这些毛刺和能量逸散点,不符合已知的地质应力释放或板块活动的任何模型。而且……”他调出另一组叠加数据,“它的出现,似乎与龙门山区域几个小型水库的蓄水泄洪周期,存在某种模糊的…时间相关性?虽然统计显著性不高。”
李哲心中一动,又是水利工程?
江峡大坝下的“相柳”,现在龙门山水库群的异常波动?这仅仅是巧合吗?
父亲那张照片和博物馆的疑问再次浮上心头,但他强行压下,现在不是分心的时候。
“时间相关性?是能量汲取?还是某种…扰动反馈?”李哲提出假设。
“未知。”乌鸦回答得干脆利落,“需要更多样本,更精确的定位,目前监测网密度不够,盲区太多。”他调出一个三维地质模型,上面标注着几个红色的“信号缺失区”,“特别是这里,坐标点G-7区域,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古溶洞系统,结构复杂,电磁屏蔽强,是信号黑洞。如果异常源头在这里活动,我们几乎无法捕捉。”
他看向李哲,深色的眼眸里没有任何情绪,只有纯粹的任务指向:“申请调用两颗‘谛听’级被动式地脉监听卫星,调整轨道,优先覆盖G-7区域,增加采样率。同时,申请权限,在龙门山南麓预设点位,部署三组‘微震涟漪’地面传感阵列,作为卫星监测的补充和校验。你来写申请报告,我负责参数优化和部署模拟。”
命令式的语气,高效到近乎冷酷的分工。
没有寒暄,没有客套,直接切入核心问题,分配任务。这个“乌鸦”,果然人如其名。
李哲没有抵触,经历过江峡的生死洗礼,他深知效率的重要性。
他点点头:“明白。报告框架我现在开始搭建,卫星参数和地面阵列布设方案需要你的详细输入。”
“数据包已共享给你。”乌鸦手指轻点,一个加密数据流已经出现在李哲的操作界面上。
“给你三十分钟,墨菲主管不喜欢等待,尤其是这种需要额外资源调动的申请。”说完,他便不再看李哲,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优化传感阵列参数的复杂计算中,侧脸在幽蓝屏幕光下显得专注而冰冷。
操作间里只剩下悬浮屏幕的微光、数据流刷新的沙沙声,以及两人指尖在操作界面上快速敲击的细微声响,没有交流,只有高效运转的思维和冰冷的任务逻辑。
李哲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将父亲的秘密和江峡的阴影暂时封存。
他调出报告模板,开始专注于眼前的数据和乌鸦提出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