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
第2章

火星探测车传回第一张清晰照片时,柳如烟正在日内瓦的实验室调试新型声波治疗仪。屏幕突然闪烁,徐教授激动的面孔挤满了整个画面:”柳丫头!快看新闻!”

探测车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的六边形石台,表面刻满了与《松风集》密谱完全一致的符号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石台中央的凹槽里,静静地躺着一块拳头大小的天音石,通体晶莹如蓝钻。

“这不可能…”柳如烟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,”除非…”

“除非天音石根本不是地球原产。”顾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。他手里拿着刚送到的特快专递,里面是NASA的绝密分析报告。”同位素检测显示,那块石头至少有三十亿年历史。”

柳如烟接过文件,火星照片上的石台纹路与”松风”古琴底部的凤凰印记完美重合。她突然想起祖父诗集中那句晦涩的”七弦通灵时”,难道指的不仅是地球?

实验室的门再次打开,老陈带着一位陌生男子走了进来。那人穿着笔挺的空军制服,肩章上的星徽显示将官身份。

“这位是太空军司令理查德森将军。”老陈介绍道,”他有个…有趣的提议。”

将军开门见山:”我们想请柳女士携带’松风’古琴参与火星探测任务。”

房间瞬间安静得能听见仪器运行的嗡嗡声。柳如烟望向顾远,他眼中同样写满震惊。

“你们认为火星石台是…”

“某种通讯装置。”将军调出更多照片,”而且我们相信,只有特定频率的声波能激活它。”他指向石台边缘的刻痕,”这些符号与郑和航海图上的标记同源。”

会议持续到深夜。当柳如烟回到公寓时,”松风”古琴正发出轻微的共鸣,仿佛早已预知这一切。她轻抚琴弦,一段陌生的旋律自然流淌而出——不是《松风集》里的任何曲子,却莫名让人联想到浩瀚星空。

“你早就知道,是不是?”她对着古琴低语。琴身的天音石脉络闪烁回应,在墙上投射出变幻的星图。

训练基地的生活严格到近乎残酷。柳如烟每天要在离心机里忍受8个G的重力,学习飞船操作基础,还要适应笨重的宇航服。唯一让她坚持下来的,是顾远每晚的视频通话,和那床特许带入宿舍的古琴。

“最新消息。”某天早餐时,顾远突然出现在食堂,手里晃着两张卡片,”我被特聘为任务历史顾问,跟你一起上天!”

柳如烟的咖啡杯跌碎在地。在众人善意的哄笑中,她扑进顾远怀里,听见他胸口传来和自己同样急促的心跳。

发射日前夜,最后一次设备检查。”松风”古琴被装入特制的防震琴匣,内置天音石感应器。老陈亲自为琴匣贴上封条,突然压低声音:”武藏正彦今早离世了。临终前他透露,武藏家祖上曾见过’天外来客’的记载。”

柳如烟和顾远对视一眼。这个秘密,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深远。

“倒计时开始!”

火箭喷射的烈焰照亮了整个卡纳维拉尔角。在巨大的轰鸣声中,柳如烟紧握顾远的手,看着舷窗外渐渐变小的蓝色星球。”松风”古琴在脚边的固定舱里发出奇特的嗡鸣,与飞船引擎的震动完美协调。

“欢迎来到太空。”指令长微笑着说。

从舷窗望出去,地球像一颗镶嵌在黑丝绒上的蓝宝石。柳如烟轻轻拨动琴弦,失重环境下,声波以肉眼可见的波纹在舱内扩散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——那些波纹竟然在真空中形成了类似星图的图案!

“量子纠缠态。”随行科学家激动地记录,”天音石在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式!”

三个月的航行转瞬即逝。当火星橙红色的表面填满整个视野时,”松风”古琴的共鸣强烈到整个飞船都在微微震颤。降落程序启动的瞬间,琴弦突然自主奏响,飞船所有系统奇迹般地自动校准,平稳降落在距离石台仅百米处。

“这不科学…”指令长检查着完好无损的仪器,”我们刚才应该坠毁的!”

柳如烟已经穿好宇航服,手指轻触琴匣:”是它引导了我们。”

火星的天空呈现出奇特的粉橙色。六边形石台比照片上更加壮观,表面刻痕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。当柳如烟抱着古琴走向石台时,头盔耳机里传来持续的嗡鸣,像是某种古老的欢迎仪式。

“就在这里。”顾远指着石台中央的凹槽,大小与”松风”古琴完全吻合。

柳如烟深吸一口气,将古琴放入凹槽。刹那间,整个石台亮起幽蓝的光芒,无数光点从刻痕中浮出,在空气中组成三维星图。更惊人的是,这些光点开始移动,展示出某种星际航路!

“这是…”顾远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发抖,”太阳系到半人马座α星的航线图!”

石台突然投射出一束全息影像:身着古袍的人形生物正在弹奏某种弦乐器,周围环绕着与天音石相似的蓝色晶体。音乐通过石台传导,竟与《松风集》密谱有七分相似!

“他们来过地球。”柳如烟恍然大悟,”天音石是他们留下的…”

“通讯装置。”顾远接上她的话,”郑和发现的不是技术,是联系方式!”

当全息影像演示到第三遍时,柳如烟突然明白了什么。她摘下宇航手套,直接用手触碰石台。在顾远的惊呼声中,她的手指穿过了物质表面,如同插入水中!

“没事。”她惊讶地看着完好无损的手套,”没有温度变化,没有压力差…”

在众人屏息注视下,柳如烟开始弹奏石台表面浮现出的新曲谱。随着音符流淌,石台中央缓缓升起一根水晶柱,内部封存着某种发光的液态物质。

“量子存储器。”随行科学家几乎跪倒在地,”这技术领先我们至少千年!”

返程前夜,柳如烟在飞船观测舱独自弹琴。火星的两颗卫星高悬天际,琴音透过特殊扬声器传向无垠太空。她不知道那些古老的天外来客能否听见,但这已不重要——人类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宇宙中的第一个知音。

顾远悄悄来到她身后,手中是刚接收到的地球信息:”老陈说,联合国全票通过了《太空文化遗产保护公约》。天音石研究将向全球公开,用于医疗和通讯领域。”

柳如烟微笑着靠在他肩头。舷窗外,群星璀璨如郑和当年所见。而这一次,人类终于准备好聆听星辰的歌声。

“松风”古琴在返回地球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。那些天音石脉络不再局限于琴身,而是如藤蔓般生长到整个琴院,将建筑变成了半有机体。最老的梧桐树开出蓝色的花,果实落地时会发出悦耳的琴音。

来访的科学家们称此为”共生进化”,但柳如烟更愿意相信,这是某种跨越星际的友谊见证。每当夜深人静,她仍会弹奏那首在火星学会的曲子。而星空总会以流星回应,如同宇宙那头的知音人,正拨动银河的琴弦。

[全文完]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