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
第3章

寅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一响,沈惊寒就被窗棂外透进来的月光惊醒了。他盯着帐顶绣着的缠枝莲纹,忽然想起穿越前在金融系图书馆熬夜看的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》,那本书的封面,似乎也是这样深沉的蓝色。

“公子,该起身温书了。”小厮青竹端着铜盆进来,见他已经坐起,忍不住多看了两眼。这三个月来,自家公子像是换了个人,从前别说早起,能按时起床就谢天谢地了,如今却比府里的老夫子起得还早。

沈惊寒接过帕子擦了把脸,冷水激得他脑子更清醒了。镜子里映出张略显苍白的脸,眉清目秀,只是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——这是连日熬夜的成果。他叹了口气,将现代金融学的知识体系暂时打包塞进脑海角落,拿起桌上的《论语》。

“今天去学堂,当心点赵御史家的三公子。”青竹一边收拾书桌一边念叨,“昨儿我去采买笔墨,听见他跟人说要给您‘好看’。”

沈惊寒翻书的手顿了顿。赵虎,原身沈惊寒的“死对头”,仗着父亲是御史,在学堂里横行霸道,据说原身上次把他推进水塘,就是因为抢了他看中的歌姬。这梁子结得够深。

“知道了。”他淡淡应着,心里却打起了算盘。对付这种纨绔子弟,硬刚是最蠢的办法,得用巧劲。

卯时三刻,国子监附属的童生学堂已经坐了大半人。沈惊寒刚踏进门槛,就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射过来,有好奇,有鄙夷,还有毫不掩饰的恶意。他目不斜视,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——那是学堂最角落的位置,紧挨着堆放杂物的柜子,显然是被刻意孤立了。

“哟,这不是沈大公子吗?居然还敢来上学?”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响起。赵虎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,正拿着把折扇敲着手心,他身后跟着两个跟班,也跟着哄笑起来。

沈惊寒没理他,放下书箱,刚要坐下,突然觉得凳子一晃,差点摔个屁股墩。原来有人偷偷抽走了他的凳腿。

学堂里爆发出一阵哄笑。

“看来沈公子昨晚没睡好,站都站不稳呐。”赵虎笑得更得意了。

沈惊寒慢慢直起身,脸上没什么表情,反而弯腰捡起地上的凳腿,对旁边一个吓傻了的小胖子说:“劳烦借你的胶水一用。”那小胖子是个老实人,被他看得一哆嗦,赶紧递过装着鱼鳔胶的小罐子。

只见沈惊寒三两下就把凳腿粘好,找了块石头压住,然后从容坐下,翻开书本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。

这波操作让赵虎准备好的后续嘲讽卡在了喉咙里,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。

早课是温书时间,学堂里只听得见翻书声和偶尔的咳嗽声。沈惊寒正琢磨着《孟子》里的逻辑漏洞——放在现代,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循环论证——忽然感觉背后有人拽他的辫子。

他不动声色地用手护住,回头一看,是赵虎的跟班李四。那小子挤眉弄眼地做了个鬼脸,手里还拿着支毛笔,显然是想在他背后画乌龟。

沈惊寒突然笑了,声音不大不小,刚好能让周围几人听见:“李四同学,你父亲在吏部当差吧?我记得上次宫宴,他还跟我父亲请教过账目问题呢。”

李四的脸唰地白了。他父亲只是个吏部小吏,哪敢跟户部尚书称兄道弟?这要是被赵虎听见,还不得以为他暗中攀附沈家?他讪讪地收回手,缩着脖子不敢再动。

赵虎在前面听得真切,狠狠瞪了李四一眼,心里对沈惊寒的恨意又深了几分。

上午的讲经课,先生提问《论语》中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含义。赵虎第一个站起来,摇头晃脑地背了段注解,无非是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那套标准答案。

先生捋着胡须点头:“赵公子说得不错。沈惊寒,你有什么见解?”

所有人的目光又聚焦到角落。谁都知道,原身沈惊寒是个连《三字经》都背不全的草包,此刻定然是答不上来的。赵虎更是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。

沈惊寒放下书,缓缓起身:“学生以为,曾子的三省,其实蕴含着现代……啊不,蕴含着处世的底层逻辑。”

“底层逻辑?”先生愣了一下,这词儿倒是新鲜。

“是的,”沈惊寒侃侃而谈,“为人谋而不忠,本质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;与朋友交而不信,涉及的是重复博弈中的信誉机制;传不习乎,则关乎知识的边际效益——简单来说,就是投入产出比。”

他怕先生听不懂,又举了个例子:“比如农户请长工种地,若是长工偷懒,就是不忠,这时候就需要监督机制,对应到朝堂,就是御史台的职能。而朋友之间借钱,若是有借无还,下次就没人愿意再借,这就是信誉的重要性……”

这番话把儒家经典解读得像本管理学教材,听得学堂里鸦雀无声。先生捻着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,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……赞赏?

赵虎听得目瞪口呆,他本来准备了一堆话等着嘲讽沈惊寒,结果人家说的每个字他都认识,连起来却像听天书。什么“委托代理”,什么“边际效益”,这小子莫不是中了邪?

“好一个底层逻辑!”先生突然抚掌大笑,“沈惊寒,你这见解虽有些离经叛道,却颇有新意!看来这三个月,你果然是痛改前非,用心向学了!”

沈惊寒躬身行礼:“学生不敢当,只是偶有所得。”

这波操作直接让他在学堂的形象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连之前对他避之不及的几个寒门学子,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敬佩。

赵虎气得差点把手里的折扇捏断。他怎么也想不通,那个只会吃喝玩乐的草包,怎么突然就像换了个脑子?

中午散学,沈惊寒刚走出学堂,就被赵虎堵住了。

“姓沈的,你今天故意跟我作对是吧?”赵虎梗着脖子,身后跟着四五个跟班,把路堵得严严实实。

沈惊寒看了看天色,日头正烈,他还等着回去吃青竹做的凉拌黄瓜呢。“赵公子,有话不妨直说,我赶时间。”

“赶时间?我看你是赶着去给先生拍马屁!”赵虎唾沫横飞,“别以为说几句胡话就能蒙混过关,我告诉你,童试的时候,有你好看!”

沈惊寒挑眉:“哦?童试你还能作弊不成?”

“你……”赵虎被噎住,作弊这种事怎么能当众说出来?他眼珠一转,换了个话题,“听说你最近在整理什么备考笔记?拿来给我瞧瞧!”

沈惊寒心里冷笑,来了。他早就料到对方会打笔记的主意。这三个月,他把古代科举的知识点和现代思维结合起来,整理出了一套“应试宝典”,里面不仅有答题模板,还有各种逻辑谬误的识别方法——放在现代,就是标准的批判性思维训练。

“笔记是我的心血,概不外借。”沈惊寒淡淡道。

“敬酒不吃吃罚酒!”赵虎使了个眼色,几个跟班立刻围了上来。

沈惊寒后退一步,突然提高声音:“赵御史可是言官,专查朝廷官员品行不端。若是让他知道自己儿子在学堂聚众斗殴,强抢同学笔记,不知会如何感想?”

这话果然管用,几个跟班的动作顿住了。他们虽然跟着赵虎混,但也怕真把事情闹大,牵连到御史大人。

赵虎气得脸都绿了,却无可奈何,只能放狠话:“你给我等着!”

沈惊寒懒得理他,绕过他们径直离开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,晃得他有些眼晕。他摸了摸怀里的笔记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——那本是他故意露出来的诱饵,真正重要的内容,他早就记在了脑子里,还画成了思维导图,藏在了床板下。

回到尚书府,青竹已经准备好了午饭。沈惊寒一边吃着黄瓜,一边听青竹汇报:“公子,上午望溪镇那边派人来送信,说林老板的外卖队……”

“林砚?”沈惊寒抬起头,这个名字有点耳熟。哦,是上次帮父亲理清账目时,偶然看到的一个商户名字,据说在江南搞了个什么“外卖队”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

“是啊,”青竹点头,“听说他在望溪镇被地头蛇刁难,还搞了个什么‘首单免费’,把当地的跑腿生意抢了大半。”

沈惊寒放下筷子,若有所思。首单免费?这不就是现代的获客成本吗?用短期让利换取长期收益,典型的互联网思维。没想到在这个时代,居然还有人和他想到一块儿去。

“有趣。”他低声道,心里对那个素未谋面的林砚,突然产生了几分好奇。

下午去学堂,沈惊寒发现自己的书桌被翻得乱七八糟,那本故意露出来的“诱饵笔记”不翼而飞。他不动声色地收拾好,心里清楚,这是赵虎干的好事。

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,正好,那本笔记里,他故意留了几个“陷阱”——一些看似正确,实则容易被考官判为离经叛道的观点。就等着赵虎在模拟考里用出来了。

傍晚放学,先生叫住了他:“沈惊寒,你最近的功课进步很大,尤其是对经义的理解,颇有独到之处。下月初有场府学的模拟考,你好好准备,我很看好你。”

“多谢先生厚爱,学生定当努力。”沈惊寒躬身行礼。

走出学堂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摸了摸怀里的真笔记,又想起青竹提到的林砚,忽然觉得,这个古代世界,似乎也没那么无趣。

只是他没注意到,街角的茶馆里,赵虎正拿着那本偷来的笔记,得意洋洋地跟人炫耀:“看见没?姓沈的那小子也不过如此,这笔记里的观点,简直是狗屁不通!”

旁边有人附和:“虎哥英明,到时候模拟考,咱们就让他出丑!”

赵虎笑得更得意了,他哪里知道,自己已经一步步踏入了沈惊寒设好的圈套。

而此刻的沈惊寒,正盘算着模拟考的应对策略。他抬头望向天边的晚霞,忽然想起现代的股市K线图,那起伏波动的曲线,像极了此刻的命运。

他不知道的是,这场看似普通的学堂风波,只是他科举之路上的小插曲。而那个远在江南的林砚,也即将迎来一场更大的危机。更重要的是,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生命线,正在命运的无形牵引下,缓缓向彼此靠近。

夜渐深,尚书府书房的灯还亮着。沈惊寒在纸上画着什么,仔细看去,居然是一张类似现代思维导图的东西,中心写着“童试攻略”,周围发散出无数支线,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。

窗外,一轮弯月挂在树梢,仿佛在静静注视着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,在古老的时空中,悄然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传奇。而一场更大的风暴,正在悄然酝酿……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