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念初有些疑惑,这个年代应该不会有这么前卫的想法吧。
这确实是封建思想,但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局限性,现在是70年代,不生小孩这种话说出来,肯定是有人要指责大逆不道的。
苏念初问:“如意,你为什么不想生小孩啊。”
周如意没有回答,而是从被子里探出头反问苏念初:“大嫂,要是我决定一辈子不生小孩,你会支持我吗?”
苏念初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思考了好一会,她害怕自己的话让周如意更加坚定不生的想法。
但在现代生活多年的她,又实在做不到和这个时期的人一样说话。
最后,她还是决定支持:“我当然支持你,无论你是不结婚,还是不生小孩,嫂子都会支持你。”
周如意听到回答小声地欢呼了一下,抱住苏念初,在她耳边轻轻说:“嫂子,我最喜欢你了!”
看她这么高兴的样子,苏念初也被传染到,眼角弯弯。
她确实是支持,但周家人却不一定会支持。
不过没事,高考过不了几年就要恢复了,现在先让周如意去上学,有她这个外挂在,考上大学肯定是不难的。
只要有谋生的手段,就能有独立的勇气。
她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,都应该由她自己来决定。
说起来,这个村子里好像没有学校。
早上在女工部编筐的时候,屋子里有很多小孩子。大一些的在帮家里人干活,小一些的就在身边玩,还有更小的放在旁边的篮子里睡觉,或是背在身上。
几乎涵盖了小学的整个年龄段。
是没有去上学,还是因为现在是冬天在放寒假。
苏念初想了想,大概率是后者。
现在国家是提倡教育的,即便师资教育匮乏,大部分公社应该还是会建一所学校。
等下午上工,再问一下村里人。
不过,苏念初确实没想到。
“村子里没学校?那其他村有学校吗?”
“是啊,没有学校,要那玩意干啥,有时间读书还不如多挣点工分,年底多分点粮。”说话的是在她们旁边的大娘。
妇人很健谈,苏念初刚喊了句人,起个头,她就能顺着一直讲下去。
姓钱,她家就在大队部边上,家里有三个儿子,现在两个都娶了媳妇,儿子去建水库,她带着儿媳妇一块编筐。
大儿媳竹秀枝生的已经会走了,两三岁的小姑娘依偎在女人身边,给她递竹条麻绳。
乖得很。
女人低着头编筐,一言不发,只有看见女儿时会笑一下。
二儿媳钱秀丽是钱婶子的娘家侄女,挨着说话的钱婶子,关系明显亲近得多,边上篮子里躺着一个小孩,苏年初不动声色问起:“钱婶子,这是闺女吧,长得真漂亮。”
“姑娘,你年纪轻轻的,怎么眼神不好呢?我这可是孙子!大胖小子!”钱婶子边说边抱起孩子,把尿布一解,就要给苏念初看,“你瞧瞧,我们可不是丫头片子。”
苏念初闭上眼,赶紧拒绝:“是是是,我看错了。”
钱婶子点点头满意笑了笑,却没把尿布弄回去。而是在苏念初震惊的目光中把头埋进了孩子的“那里”,边笑边说:“让奶奶看看小jj。”
钱秀丽在一边看着,笑得很得意。
苏念初僵硬地转过头,心里无比后悔。
干嘛多余搭这句话,这下好了吧。
钱婶子稀罕了好一会,小孩子开始哭才放回篮子里。
想起苏念初还问了她一个事,道:“我记着隔壁村好像是有一个学校,离得有些远,要走好一会儿。刘嫂子她家好像有个小子在上学,我帮你问问。”
“谢谢婶子。”苏念初道。
钱婶子用手扒拉了下旁边的妇人:“刘香英,周家的媳妇有事问你。”
那妇人正专心做事,转头看见钱婶子,眉头皱了下:“咋了。”
“周家的儿媳妇,”钱婶子指了指苏念初,“想问你学校的事,你家那小子不是在隔壁大队上学吗。”
刘香英愣了一下,她是听说村里新来了一些人,今天才刚见着。
这闺女长得还真好看。
“你想问我些啥啊?闺女。”刘香英有些疑惑。
城里来的人还有啥是需要问她的?
“刘婶子,我是想了解一下隔壁村的那个学校。”苏念初把凳子挪得靠近她一点。
“隔壁的学校?那个啊,学校不大,老师也挺少的。离村里有些远,要走好一会。”
“学费呢?”
“一块四一个学期。”
还好,不贵,见识过现代一对一的补课费的苏念初甚至觉得便宜得离谱。
苏念初谢过刘婶子,看着站在她身边十一二岁的小子,长得挺周正的,不像调皮的孩子。
有心想和村里人交好,便道:“婶子,我们刚到这里,不太熟悉路,明年开春上学的时候,让我家的两个孩子跟着你家的一块走吧,好认认路。”
刘婶子脸色有些迟疑,开口语气苦涩:“哎,我们乡下人哪有上学的命哦。”
苏念初忘了,对于资源匮乏的70年代来说,一个学期一块四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只能作罢。
周如意看苏念初说完话,就凑到她身边:“大嫂,我要去上学吗?”
苏念初:“当然啦。”
“你不想上学啊?”
周如意摇摇头:“当然不是,可是我要是去上学,家里就少一个人干活了。”
“让哥哥去吧,男孩子要读书。”
苏念初放下手中的东西将她揽过来:“谁和你说什么了是不是?你还是小孩子呢,干什么活,好好读书去,而且读书也很辛苦的好不好。”
“你现在好好读书,多学知识,以后才能想做什么做什么。”
周如意还是更听苏念初的话,听完眼睛弯下来,笑意倾泻出来:“好,我听大嫂的。”
“嗯,真乖。”苏念初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,圆滚滚的,很可爱。
安抚好周如意,苏念初将屋里的人打量了一圈,视线定位到李青青,后者看见她明显心虚了一下,转过头不敢看她。
这个李青青,还真是阴魂不散。
苏念初还没说话,周母急匆匆地朝她走过来:“念念,那个张桂花说我们编的筐不符合,全是残次品,不算工分。”
“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