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漩琴出空间后,手里端着两碗红糖水。
红糖水得趁热喝,先给俩女儿送过去。
没一会,楚涟、楚漪分别喝上红糖水。
喝完红糖水,楚涟和楚漪的眼眶都是红红的。
这还是娘第一回主动给她俩送红糖水。
以前都是她俩来月事时,强烈要求,娘才会忍痛给她俩每人一勺红糖。
林漩琴顾不上看俩女儿的神情,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回屋继续摸索空间的规则。
“老三老四,我要回屋睡觉,两个小时之内,谁也不许打扰我。”
楚涟姐妹俩异口同声,“好的,娘。”
目送娘回屋后,楚涟忍不住拥抱楚漪,“咱娘知道主动对咱俩好了!”
楚漪回以拥抱,“是呢!姐,刚我喝着热乎乎甜滋滋的红糖水,以为做梦呢!今下午咱俩不用下地干活,是咱娘知道心疼咱俩呢!”
“没错。希望咱娘保持住,千万不要明天又变回偏向大哥二哥。”
林漩琴并不知道俩女儿说了什么,这会她已然插了房门,再次进入空间。
在空间每种一个枣核,可以带红糖水出去,也就相当于带一勺红糖出去。
她推测,多种一些枣核,应该就能带一整包红糖出去。
她吃不了那么多红枣,于是徒手做起了枣核分离的工作。
剥出五十多个枣核后,她打开门,准备往外扔枣核。
外面的雾气又退了半米。
地面上长出三株枣树芽。
对于枣核发芽的速度,林漩琴惊讶不已,若在空间外,枣核发芽至少15天左右,但空间里的枣核发芽仅仅用了15分钟左右。
按照这个生长速度,用不了几天,枣树就能长高、开花、结果……
林漩琴赶忙把手里的五十多个枣核分别扔到不同的地方。
不用挖坑埋枣核,枣核沾土自动扎根。
“真是个神奇的空间。”
没一会,凡是有枣核扎根的地方,雾气便会散掉。
林漩琴发现这个规律后,急忙返回茅草屋,继续剥枣核。
剥出来四十多个枣核,这次她学聪明了,朝有雾气的地方扔枣核,越扔越远。
渐渐地,雾气消散不少,露出池塘和草地。
池塘里有鱼在跳跃。
她特想捞鱼带出空间。
于是试验一下,可惜的是,她抓了鱼,无法带出去。
但成功把一包红糖和一包白糖带出空间。
类似种枣核这样的劳动,可以成功把糖类带出空间。
至于她剥出来的红枣肉,无法带出空间,只能留给自己吃掉或者喂鱼。
一想到喂鱼,她立马来了精神。
喂鱼也算付出劳动,她想试一下有什么惊喜。
池塘里基本是鲤鱼,她投进去一小把红枣肉,鲤鱼争先恐后吃起来。
紧接着又投进去一大把红枣肉。
看着鱼儿们吃完,她返回茅草屋的木橱前,抓住白面袋、大米袋和小米袋,“我要出空间。”
这次,三样物资都被带出空间。
林漩琴开心地手舞足蹈,全部藏进炕洞里。
每年天热时,楚江河会用砖块堵上与灶台连接的炕道,这样生火时,炕就不会被烧热,炕洞里可以放些物资之类。
林漩琴再次进入空间,看到木橱里再次出现一袋白面、一袋大米、一袋小米。
抽屉里也再次恢复到一包白糖、一包红糖、一包红枣。
她猜测空间里这几样物资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试着继续往空间外运物资,没能成功。
她去池塘那边,看到水面上漂着少量红枣肉,意识到鱼儿们已经吃饱。
除非等它们饿了,她再喂食,才能带物资出空间。
空间里的枣树长得很快,她还没弄懂空间和外面的时差。
家里没有挂钟,更没有手表。
她娘家倒是有,打算下午去借自行车时,借她爸的手表算一下时差。
她忽然犯困,只得出空间,躺炕上进入梦乡。
再醒来时,太阳已经落山。
她叮嘱过俩女儿,两小时之内不许打扰她,因为没有表,俩女儿根本无法确认时间,一直没喊她,任由她睡到现在。
伸一个懒腰,打开门闩,走到灶房,舀半瓢水,到外面洗把脸,清醒一下。
什么脸盆洗脚盆之类,家里根本没有。只有一个瓷盆,平时用来盛放煎饼糊、和面(玉米杂粮面)或者洗菜。
楚涟和楚漪听到动静,也来到屋外。
楚涟率先开口,“娘,我和妹妹在家没闲着,给你和爹纳鞋底了。”
楚涟附和着,“是啊!娘,我和姐姐干活了。”
哪怕是娘亲口说不让她俩下地,她俩依旧心中忐忑,所以找活干。
林漩琴眼中闪过一丝心疼,“让你俩好好休息半天,怎么又干活?手腕累不累?”
楚涟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容,“一点也不累。喝了娘亲手冲的红糖水,浑身都是劲。”
“是嘛?”林漩琴打趣道,“那晚上让你们吃白米饭,明天是不是能干更多活?”
楚漪上前挽住林漩琴的胳膊,“白米饭?怎么可能?娘,咱家有大米?”
林漩琴谎话张嘴就来,“之前我藏的。一直没舍得拿出来吃。不仅有大米,还有小米、白面、红糖和白糖。明天凌晨你爹要早起和面蒸馒头去县城卖,你俩要不要帮忙?”
“当然帮忙。”楚涟挽住林漩琴的另一只胳膊,“娘,你说得这些东西都在哪里?让我们看一看吧!”
林漩琴温和回应,“在炕洞里。去看吧!舀一大碗大米出来蒸米饭晚上吃。匀出半包白糖,我拿你姥姥家,顺便借自行车回来。”
平时总从娘家拿吃的喝的用的,还从来没往娘家带过什么。
楚涟和楚漪没有任何意见,毕竟她俩吃过姥姥家很多东西,家里有好东西能分给姥姥家,她俩不仅不心疼,还特高兴。
“好咧,娘。”
几分钟后,林漩琴带着半包白糖朝隔壁村的娘家走去。
路过自家玉米地时,看到楚江河带着二儿子在掰玉米,但没见大儿子。
今天掰下来这些玉米,他们不能往家搬,村里会直接收走,这是分地时提前订好的。
家中分到六亩玉米地,今年两亩地产出的玉米都算村里的,剩下的才是自家的。因为当初的玉米种是村里出钱买的。
从明年开始,上交给村里的粮食按产量的10%交公粮。
林漩琴跟丈夫和二儿子打了声招呼,继续朝隔壁村方向走。
又走了一段路,她竟看到大儿子正在贾家的玉米地里掰玉米。
这还没正式入赘就给贾家干活?
真是给大儿子惯出来的毛病!
大喊一声,“楚伯明,你给我从贾家的玉米地里滚出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