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文学
高质量小说推荐

第2章

和林非儿在晚风中道别时,街边的路灯已晕开暖黄的光晕。

晃荡了一整天,尤其是把藏在心底的秘密摊开在林非儿面前后,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像是被凿开了道缝,透进了些微光亮。

苏念推开家门才发现苏红女士不在—— 这个点,多半是去小区广场和她的”舞伴们”汇合了。

苏念深吸一口气,她打定主意:等母亲回来,就把一切都说清楚。

她点开电视,屏幕上的欢声笑语却像隔着层毛玻璃,怎么也钻不进心里。

脑海里反倒像放电影似的,一遍遍预演着可能的画面:母亲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,或是突然拔高的声调里裹着失望,甚至可能是长时间的沉默,沉默得让空气都发僵……

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,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。

直到楼道里传来那串熟悉的脚步声,由远及近,苏念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,她慌忙按掉电视,手心沁出薄汗,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。

门开了,苏红女士带着一身烟火气走进来,脸上的笑容比路灯还亮,手里拎着袋黄澄澄的橘子。

“念念回来啦?”她换着鞋,语气里还带着跳完舞的雀跃,”今天广场可热闹了,李阿姨盯着我新学的那套步子,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!”

“妈,”苏念强压着心绪,故意打趣,”那有没有叔叔辈的,借着夸舞步偷偷看您啊?”

“你这丫头,学会拿你妈开涮了?”苏红女士扬起手作势要打,眼底却盛着笑意,”皮又痒了是吧?”

“我是说真的。”苏念收了玩笑,语气认真起来,”我都这么大了,您别总围着我转,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了。”

“放心,妈妈心里有数。”苏红拿起睡衣往卫生间走,脚步轻快,”一般人可入不了我的法眼,若真有看得上眼的,我自然会考虑。”她推开门时又回头补了句,”我先洗澡去了,天气太热了,跳得一身汗。”

听着卫生间里哗哗的水声,苏念望着天花板轻轻叹了口气。

母亲今晚的兴致像被春风吹得正盛的花,她实在舍不得在此刻泼上一盆冷水,还是再等等吧。

苏念洗完澡刚躺到床上,手机就震动起来,屏幕上”林非儿”三个字跳得格外急切。

“坦白了吗?”电话那头的声音像揣了只小兔子,透着按捺不住的紧张。

“没。”苏念的声音幽幽的,”苏红女士今天心情不错,我不想扫她的兴。”

“借口,都是借口!即使苏阿姨心情不好,你是不是又要说不想雪上加霜?”林非儿一语点破。

“念念,拖着才更熬人啊!你信我,有些事就像扎在手里的刺,早拔早痛快。”

“嗯,我知道。”苏念应着,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床单。

“行吧,你好好想想,别钻牛角尖。”林非儿的声音软了下来,”记住了,天塌下来我帮你一起顶,有事随时找我。”

挂了电话,房间里重归寂静。

生活最温柔的地方或许在于,无论你藏着多少忐忑,总有灯火为你亮着,总有人在你身后给你温暖。

苏念慢慢将手覆在小腹上,掌心下的温热里,藏着一个正在悄悄发芽的秘密。

当晚,苏念睡了这些日子以来第一个好觉。梦里有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追着太阳旋转,像极了生命最本真的模样。

殊不知,司严的日子却像被打翻的调色盘,再也分不清原来的模样。

在咖啡店看到苏念的那一刻,他真的只是临时起意想搪塞一下姑姑。

对,可也不对!

扪心自问,如果当时换成其他人,他会找人来演戏吗?

答案是否定的。

有些选择看似偶然,实则是命运埋下的伏笔,只等合适的时机翻开那一页。

从下午开始,自己的电话就像被按了循环键,响 个不停。

爷爷,奶奶,爸爸,妈妈……每个人的声音里都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和好奇。

特别是爷爷奶奶,恨不得自己明天就带人回去。

还有姑姑,动不动就会发来一条语音信息,若不是怕影响侄儿约会,只怕也会加入电话轰炸的行列。

司严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,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:谎言就像滚雪球,越滚越大,最终会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。

他盯着手机屏幕,上面是姑姑刚发来的消息:阿严,你爷爷说周末家宴,一定要带苏念回来哦!全家人都在等着见见她呢。

——这场戏,已经演不下去了。

要么,要么……变成真的。

第二天醒来时,家里静悄悄的。餐桌上留有纸条:妈妈去店里了,早餐在锅里,记得吃。

苏念慢悠悠吃了早饭,就去了缝纫店。

店里苏红女士、芬姨,还有秋燕,早就忙活上了。

“早啊,各位!”她走进去脸上带着些许不好意思的笑容,“有啥事,尽管使唤我吧。”

“那个本子上记了尺寸,拿上布料,按要求去裁吧。”苏红女士头也不抬地说,手里的剪刀沿着粉笔线走得笔直。

“好嘞!”苏念应得干脆,却站着没动,她看着母亲的侧脸,突然发现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一些。

“秋燕,你放一下手中的活,去看着她去,帮她把把关。”苏红女士想了想说。

“好。”秋燕感激地点点头。

她明白苏阿姨的用心——就像给小鸟筑巢时,大鸟总会故意留下几根树枝,让小鸟学着完成最后的步骤。

两个年轻女孩一起裁剪布料,剪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。

她们有问有答,有商有量,像两只刚学会筑巢的小鸟,笨拙却认真地编织着未来的梦。

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苏红女士就会走过来,手把手地教她们。

那些学校里学不到的技艺,就这样在一针一线间传承了下去。

午饭和晚饭四人都是在店里吃的。三间店面隔了半间出来做厨房和茶水间,虽然简陋,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

锅碗瓢盆的碰撞声、饭菜的香气、此起彼伏的笑声,构成了最平凡也最温暖的日常图景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